創意麻油雞 12-15-2010
「老闆,我要蚵仔麵線,但是不要蚵仔。」
「老闆,我要酸辣湯,但是不要酸,不要辣。」
同理可證,我可不可以來個「只要麻油不要肥油、只要雞肉不要雞皮又不要雞骨、只要多補蔬菜不要多補肥肉的麻油雞。」
哈!老闆一定會瞪白眼,以為我是來鬧場的。我只好自己改良麻油雞,因應這冷颼颼的寒冬。
*
以前我和星座學做菜,星座只用一個飯匙和一個量米杯,加上七字口訣「酌量、少許、憑慧根」就能搞定一桌好菜。
我寫的食譜當然不如專業美食部落格,只是想記錄一下自己在廚房玩樂的成果。
我在初學烹飪時,常是按圖索驥,一定要買跟食譜一樣的食材,一定要同等份量和步驟,像是在做科學實驗似的一絲不苟,好處是不容易失敗,缺點卻是少了自己的實作心得。
還好中菜的作法不如西餐要幾克、幾匙、幾c.c般精準。
在準備材料上,我終於可以很隨興的從冰箱裡看看食材,即興創作,這樣的廚房工作又多了好玩的成份。
*
這一鍋創意麻油雞是要帶去聚餐,分享給姐妹淘的,所以一定要不惜成本,精挑好食材,才能顯現我小小的心意和大大的誠意。
材料:
1.一碗薑片,洗淨、帶皮切薄片。
2. 一杯麻油,兩碗酒、兩碗水(米酒和水的份量自行斟酌、對!就是要憑慧根)。
3.兩包杏鮑菇,洗淨、對切大塊。
4.韓國超市買的真空包裝的白果兩包(銀杏種子,ginkgo's nuts),洗淨。(特價時兩包才一元)
5.Henry's Farmer Market 買的去皮去骨的雞大腿肉五隻,洗淨、切大塊。
6.農夫市場買的新鮮曬乾的大紅棗十來顆,泡水,縱切幾刀。
*
1.起鍋,下麻油,開小火,將薑片煸香到兩面金黃,邊緣微焦即可。
2.雞腿肉下鍋炒熟後,熗入米酒、待滾後倒入水,依次加入杏鮑菇、白果、大紅棗,煮熟即可;可裝入悶燒鍋,隨時都可以吃到熱騰騰的麻油雞。
誰說麻油雞一定要全雞,誰說一定要全雞腿,誰說麻油雞一定要全肉?
有時我只想聞那香香的麻油味,回味一下坐月子時養尊處優的太后好日子。偏偏沒本事吃下整隻雞、也不想吃太多肥油,自作聰明加了很多杏鮑菇、山藥、香菇等蔬菜,可以讓麻油雞吃起來不那麼膩,更滋補養生。
*
昨天念故事書給小融聽,意外發現一些有趣的統計數字,記錄如下:
1.進超市的前八秒,決定顧客購物意願的多寡。
2.美國第一家超市是在1859年,由 the Great Atlantic and Pacific Tea Company 創立(簡稱 the A&P)。
3.在1830年左右,英國人瞭解到要用機器來冷藏食物。
4.關係購物者選擇超市的三大理由:地點、價錢和商品選項。
5數據顯示,美國家庭平均每週上超市至少兩次,結帳時需要花掉八分鐘。
6.數據顯示,女人有列清單上超市的人平均一次約採購22項商品,每次花45分鐘在超市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