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峰與谷(上) 11-21-2011


*1.唬來唬去


有一次我們幾個媽媽聚會,言談中不免是誰家孩子多棒多優,我們一邊羨慕一邊納悶,到底人家媽媽是如何教出這麼優的孩子?


黛博拉說:「你去找個有經驗的資深媽媽,來教教我們如何教小華僑吧?免得自己人唬來唬去,把自己嚇得半死。」


這種值日生的工作當然是落在我身上了。我邀請了蔡媽來說故事,她從推托、到謙虛、到嚕不過我,只好答應。


*2.家庭顧問


蔡媽是敝公司的「家庭顧問」,雖然身在海外,蔡教授不再是台大教授,仍為大家解惑,舉凡結婚對象、搬遷、換工作、孩子教養等,他們都樂誠為我們指點迷津。我們假借看牙之名,一一登門求教,虔誠地一如向土地公、土地婆求籤似的。


蔡媽一開口便說:「唉,其實我的兒子很正常,不是最優的,你們找我就找錯了。」「其二,我的兒子今年都二十幾歲了,我的經驗都是過去式,未必適合你們現在的戰場。」


可是,我們一群媽媽還是不死心,特地煮了好吃的菜,烤好餅乾,泡壺好茶,虎視眈眈要挖寶。


我陸陸續續聽過蔡媽的教養故事,總是斷簡殘篇,拼不出一個完整故事。而我手邊的同輩故事還是進行式,無法斷定未來是成功或失敗;我所看的書,最多就是到考上大學就自以為到達終點,可以高唱凱旋歌了。而蔡媽的教養很貼近人心,滋味有甜有苦,過程有峰有谷,言談中盡是樂觀與豁達,給孩子永遠的支持與自信。


*3.中英文程度俱差


蔡家大兒子在美國出生,三個月大時回台灣,小兒子在台灣出生。等到蔡教授考到公費到波士頓大學進修時,全家在波士頓住了三年。然後蔡教授要回國任教,選了一個最安全的城市,把母子三人安頓在爾灣。


那時大兒子讀小四,小兒子讀小二,到了學校做ESL測試時,老師板著臉把成績單拿出來,不悅地對家長說:「你們這家長是怎麼教孩子的?怎麼英文也不好?連中文也不好。」


蔡媽一臉無辜說:「我怎麼知道爾灣的競爭這麼激烈?我們住波士頓時,小學前三年級都在玩,根本沒考試。」小兒子幼稚園前跟著父母出國,連一堂國語課也沒上過。


*4.甜蜜的報復


後來孩子在學校成績很優秀,表現突出,遭到同學嫉妒。某個搗蛋孩子偏偏喜歡去捉弄大兒子,用言語激怒他,用小動作欺負他,如果不是忍無可忍,孩子也不會回家告狀。


蔡媽去跟學校老師反映,才知道這個搗蛋學生的家長正是學校的家長會長,老師和他們是一掛的,當然偏心,即是家長去跟校長講也是沒用的。蔡媽說:「遇到這種正義無法伸張時,家長絕對不能忍氣吞聲算了。在美國尤其是要會自己爭取權利。」


蔡媽的自力救濟是去學校當義工媽媽,每天出現在學校,讓學校老師和校長都認識她;她也不罵或是對搗蛋學生興師問罪,只是看著這搗蛋學生一直笑、一直笑、一直笑.....


笑到有一天,這搗蛋學生汗毛直豎,聲音惶恐的說:「 I'm sorry !」從此成為蔡媽兒子的好朋友。


*5.音樂這條路


蔡媽的小兒子很有音樂天分,早早就考完鋼琴的十級檢定,小提琴也拉得很有專業水準,老師向蔡媽建議幫小兒子找名師繼續學琴,蔡媽肯定的說:「我的孩子以後不走音樂這條路,我只要他現在享受學琴的過程就好了。」蔡媽小兒子高中時還曾經錄製過CD專輯,上台表演時全校的樂隊為他伴奏,好不風光。


蔡媽說:「每每倆兄弟要一起去考鋼琴檢定時,我都不知該高興,還是該難過?」


小兒子考過了固然很高興,可是大兒子沒考過心裡很難過,弟弟反而安慰哥哥說:「你彈得也很好,只是評審沒眼光而已。」兄弟從小到大相互鼓勵,至今感情要好,彼此扶持相伴。


後來很多家長問蔡媽:「你的孩子鋼琴彈得好,小提琴拉得好,請你推薦一下老師。」


蔡媽說:「我們的老師很普通,不是特別的名師,但是我的孩子學得很快樂!」


不服輸的韓國媽媽跑來問:「那你們的小提琴買多少錢?」


蔡媽說:「千把元。」


韓國媽叫囂說:「我們的小提琴可是一萬元呢!」


蔡媽淡淡說:「那又怎樣?琴藝沒我們好。」當場讓韓國媽臣服。


(請看下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