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元  5-4-2009


去年九月小敬生日時,收到孟孟送給他的35元禮物卡,那時他正迷星際大戰的樂高組合,有了禮物卡可以選他喜歡的禮物,正合他意。


我向孟孟媽媽推辭說:「小小孩的小小生日,送太多錢會寵壞他了。」孟孟媽媽說是一點小心意。


半年後,孟孟生日到了,我提醒小敬:「你該禮尚往來,回敬人家一點心意。」


孟孟什麼都喜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自然是禮物卡最適合他了。


孟孟是小敬最麻吉的朋友,他也很樂意獻上自己的「小心意」,讓孟孟生日快樂。



我們每年聖誕節回台灣一個月,農曆過年前回美國。長輩和親戚心疼孩子沒過到中國年,總是先把紅包送給小敬和小融。


小敬拿到錢,會算數了,知道錢的用處了,心中大喜!大喜過後,紅包通通被媽媽沒收。


小敬問:「那不是要給我的錢嗎?為什麼我不能自己花掉?」


我解釋給小敬聽:「彩虹阿姨包兩千元給你,那我是不是也要包兩千元給暄暄,這樣才公平?」


「所以大家的錢來來去去,都是爸爸媽媽在進進出出,目的只是讓孩子保平安、沾喜氣,好好長大。」


「在你收到很多紅包時,媽媽也花很多錢出去了。」


小敬差不多是懂了,剩下不願意懂的是:「到手的錢飛了。」


兩千元的紅包公定價是我家老三妹妹制訂了,能多生的算你厲害,少生的暗自吃虧。


小敬真正拿到手的錢,只有生日紅包和過年的二十元紅包,可以自己作主買東西。



我從不贊成理財專家建議的:「給孩子開一個帳戶,將孩子的每年紅包錢存進去,日積月累、利上加利、必是可觀。」


我懷疑這是理財專家的陰謀。尤其是現在基金都大大縮水的情況下,還有人相信這神話嗎?爸爸都快失業了,孩子還能保有自己的存款嗎?


這會造成孩子的理財觀念是「只進不出」自私想法。需要的和想要的都是爸爸媽媽買單,孩子的錢年年增加,無法理解錢的運用和來去,只怕將來無法自立更生,或是變成守財奴。


我寧可先教他自食其力。投資大師索羅斯五歲在棒球場旁撿拾瓶子賣錢,巴菲特小小年紀就自己買牧場投資了。


我知道小敬慾望很高,更不希望他將來「夢很大」,大到自己無法負擔。



我現在不得不斤斤計較,教他當慾望大於實際時的負債哲學。


我先幫小敬「墊」上三十五元的禮物卡,然後他要靠三週努力寫功課、做家事、賺彩票來還債。


既然是玩現實遊戲,當然要逼真;所以我都記帳在他的書桌前,每天結帳,每週發薪,小敬每週分期付款還債。


小敬深知自己負債累累,所以這一週不敢要求要買爆丸,淡淡的說:「我現在的二十三顆爆丸夠我玩了。」


我鼓勵他參加中文學校的識字比賽,只要參加,即使沒有得獎也有獎金二十元,但是一定要天天練習。


為了早日還債,小敬答應參加識字比賽,也真的天天都認真練習。


因為我們插班二年級的中文課,很多一年級的字他都不熟,筆畫也不甚正確,趁機來個總複習,對他來說,有動機更用功,未嘗不是好事。



用三十五元,教一個人情世故的往返,真是太值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