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會死 6/7/2014
我們從山上露營下山,適逢國殤日連假,一路上看到一群又一群的哈雷機車騎士,還有獨自逆風辛苦踩踏的單車騎士。這時車上聽的有聲書CD是「孫大偉書房2----不去會死。」
聽著,看著,想著,彷彿全世界的單車騎士都對著我揮手似的,眉眼之間,我看懂他們的故事和壯志。
*
我花一星期看完作者石田裕輔(Yusuke Ishida)的三本單車環遊世界的書。第一本「不去會死」自述七年五個月的單車環遊世界,第二本「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以石田裕輔的經驗和主觀界定的「世界第一」,第三本「用臉盆吃羊肉飯」,寫旅途的各國食物。
作者自1995到2002年開始騎單車環遊世界,始於阿拉斯加沿著美洲大陸到世界的盡頭烏斯懷亞,花了一年九個月的時間;第二段旅行是從南美洲的最南端搭機前往歐州最北端的丹麥,一路南下歐非大陸到南非好望角;第三段旅行是從好望角飛往倫敦,騎過中東、亞細亞、中國絲路,從韓國回到日本。
據石田裕輔的統計是旅費5300美金(約合當時17萬台幣,不包含在倫敦打黑工),共旅行94494公里,到訪87國,爆胎184次,載重行李40公斤,以上的數據是讓一般讀者對單車環遊世界稍有了解。對一般人來說,好似天方夜譚+西遊記+環遊世界八十天+富和尚和窮和尚取經=石田裕輔之不去會死,去了整個人看世界的角度就完全不同了。
*
環遊世界需要準備什麼?當窮和尚取經回來了,富和尚還沒出發呢!作者當食品公司的業務員三年,存五千多元美金就獨自出發了。
環遊世界需要先學好語言嗎?87國的語言來不及學,卻有太多時間可以一邊騎單車一邊背單字,只要能應付日常用語就可以了。
環遊世界需要結伴同行嗎?作者一路上會遇到日本人或是其他國籍的單車同好,有緣就同行,不同行就拜拜,日後又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相遇,分分合合中串起旅行的故事。
環遊世界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我看了這三本書,覺得出發前作者沒啥過人之處,但是當他平安歸來後就是非平凡人了,誰也說不準什麼樣的人格特質適合騎單車旅行,畢竟人性的弱點在漫漫長路中,在與世界各國人往來中,表露無遺。
*
唐三藏去印度取經,至少還有白龍馬,作者只有一匹鐵馬,雖不用加油花錢,卻要不停地踩踏才能到達目的地。唐三藏還有三個徒弟隨行,可以逢凶化吉打妖怪,可是石田裕輔在墨西哥沙漠遇到強盜持槍搶劫,被洗劫一空,卻是手無寸鐵,驚嚇不能成行。
背包客環遊世界可以搭機、搭車、搭船等接駁方式完成夢想,作者卻堅持自己騎車露營,除非是治安太差、海空無法連結、自行車無法到達之處才放棄騎單車,唯有辛苦到達的風景最美麗!若只是在家看旅遊節目,缺乏感官和身歷其境的旅行是無法啟迪心靈的,如果是在旅行團裡吃喝所看的風景,也只是一張張的紀念照片而已。
作者對墨西哥遇劫一事耿耿於懷,前後在三本書中都一再提及,起初還能幽默自嘲,但是隨之而來的恐懼讓他的旅行蒙上一層陰影,心情有冷暖高低的起伏。原本作者堅信「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幫你。」如此豪情完成如此壯遊,成為日本JACC 自行車環遊世界的記錄保持人,在讀者細細閱讀這三本書時,更能懂得他堅持的信念:「既然降生在這世上,就要用自己的雙眼,好好看遍這世界。」
*
作者描繪幾個自行車騎士的素描,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同行、同宿、同吃的同好,緣份多難得。能平安回來的都是英雄,不能回到家的人也有,和作者一起在美國和巴塔哥尼亞巧遇的誠司大哥,在西藏騎車時被大雪掩埋喪命,這樣的消息讓作者一改先前的「不去會死」的初衷,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懂得避險,不忍至親好友承受失去的痛苦,一定要平安歸來,完成壯遊後深感活著真好的幸福感。
哪怕是在幾內亞感染瘧疾發作,哪怕是911攻擊時,身在巴基斯坦附近的罕薩,怕遭池魚之殃,從吉爾吉特騎到印度,都要活著回家。
旅行當然有低潮,讓作者原本計畫三年半完成環遊世界的計畫延遲到七年半,不只是世界太遼闊,作者自謙是「我比自己意識到的還懶散」,所以會在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划獨木舟一星期,會在倫敦打工過正常生活,會在遇劫後的墨西哥旅館休養一星期,在印度恆河瓦拉納西過當地生活,是啊!天天騎車也是會累的,身心靈都需要適度調整。
看完此書的讀者當然不可能複製石田裕輔的旅行,那樣的天時、地利、人和,一去不復返,他人的經驗和傳奇都只可能發生一次,你必須自己到金字塔、馬丘比丘、絲路和吳哥窟等世界奇景,才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感受,未必如影片或是照片所言。這一點,石田裕輔用單車騎出來的看法非常有個人特色,所以才有第二本「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出版。
作者獨斷版的世界第一,包含最多美女國家,最寂寥的地方、最機車的邊境、最好笑的紙鈔、世界第一的遺跡、最難喝的啤酒...等,都是他說了算了;讀者若是不能認同,大不了自己騎一趟探個究竟,平安歸來後也出書演講當英雄。
*
作者算是素人作家,他的文詞無過分的雕琢或是技巧,純粹以真誠取勝。尤其是第三本寫吃食,很多異國風味的食物根本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見都沒見過,遑論談吃的味覺:可是作者透過當時的氣氛、氣味和味道等細節,讓讀者進入旅行當下的情境,感受「食物是當地的水、土壤和空氣的結晶,更是蘊含地方文化。」(第三本書,p.237)。
如果只是用「美味可口」或是好吃難吃來形容食物,未免太膚淺,作者初嚐食物時,常用「喔喔喔」的讚嘆語詞來表達內心共鳴的歡呼雀躍。
有一陣子,我隔海看台灣美食節目,不能了解不管是餐廳菜或是夜市小吃,主持人或是推薦人都用「彈牙」來形容食物,波霸彈牙可以理解,豆花彈牙就有點怪,鮮蝦彈牙可以理解,鳳梨酥也用彈牙來形容,好像辭窮到江郎才盡了嗎?
比如作者形容越南冰品che塔卡,每一匙都有不同的口感,用了「Q、軟綿、柔嫩、鬆軟、爽脆、彈牙」,「像是偶然中滋生的味覺交響曲,不管用什麼形式,什麼樂章,味覺的指揮者巧妙地領導每位演奏者與樂章的個性,層層相疊,達到完美的調和,完成動人的戲劇化演出。我徹底地陶醉在這令人震撼的旋律中。」( 三、p.162)----作者用這麼長的敘述形容吃冰的感覺,就算讀者沒吃過,也會想吃吧!
再舉一例,作者在絲路的高溫沙塵暴中,恍惚見一路白茫茫如天堂異光,他形容一位老爺爺切西瓜給他吃,「果汁嘩啦啦地從我嘴邊流下,感覺像是一頭栽進裝滿水的桶子裡。」很樸素的文字,很簡單的比喻,讀者都能懂其中意境,所以石田裕輔的文章讀起來很輕鬆自在。
*
部落格上圖文並茂固然是吸引人,畢竟世人都偏好圖像式記憶;圖像記憶了一個畫片,未必能深入人心,只有文字有此魅力,把作者在旅行中的心情起伏、人事曲折、口感濃淡都交代清楚。
我看完這三本書,雖然感動,卻不敢動念。我婆婆今年65歲,已經騎自行車環台灣島兩圈了,我還在爬枕頭山。我曾在婚前走過十餘個國家,耗資百萬餘;奈何現在貪生怕死又愛錢,環遊世界的夢想如冰心在玉壺,只想安定如山,清淨如水過日子。
所謂「壯遊」一定要在豪情壯志,天不怕地不怕的階段,勇敢地投資自己,最好沒家累,免得自己的壯遊成為家人在經濟和情感上的負擔。所謂壯遊一趟,會讓人在漫漫旅程中,在身無分文中參透人情冷暖,回來後搞得好成為「哲學家」,對世間看法才能不流俗套。
人人都需要生命中的一段壯遊,壯遊決定格局大小,壯遊後才會更知道自己的人生走向,壯遊後也會了然自己的人生,除了壯遊什麼都沒有,但至少完成一個夢想。
*
石田裕輔用七年半環遊世界,我用七天看完這三本書,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若要我起而效尤,萬萬不可,只怕去了回不來 。
壯遊之必要,旅行之必要、讀書之必要,生活之必要,歷練之必要,活著回來就是英雄了!
*推薦好書:
1.不去會死,作者石田裕輔,西遊記出版社
2.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作者石田裕輔,謬思出版
3.用臉盆吃羊肉飯,作者石田裕輔,謬思出版
附註:石田裕輔的三本新書改版後成大家出版社出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