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繁體字 6-17-2010
我們在海外學中文還有一個困境:要讓孩子要學簡體字,還是繁體字?要學注音拼音,還是漢語拼音呢?
對我這種「臺胞」來說,為了給孩子純正的母語(媽媽的話),我當然是教我熟悉的歷史和成長,讓孩子更貼近上一代。
可是我周遭的朋友以「大陸比較大,人口多,現在很強大,還是讓孩子早點學簡體字吧!」
這不是「二選一」的是非問題,只是學習先後的順序,最終都能通的。
剛開始學簡體字還好,可是光是辵字邊的运、进、连、这、迖、过、远、选、还、迈、.....,
光是這些沒來由的簡體字,要如何跟學生說文解字,說說三千年前的造字故事呢?
我正好看到這篇新聞,覺得很有趣,蒐錄做紀念。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反儉難」,文字反而是「由繁入簡易,由儉入繁難。」瞧,我們沒學過簡體字,只要耐心看完一本簡體字書,都能猜得八九不離十。
我的大陸朋友看我的部落格,我寫繁體字給我的大陸朋友,不論繁簡,心靈都能通的啦!
文章出處:自由時報
*****************************************************************************
中國大學生 愛上「時尚」繁體字
中國簡體字過度簡化漢字,不但失去與漢字文化一脈相承的關聯性,更形成閱讀和理解上的困擾,例如「『乾』淨」與「『幹』部」都是同一個「干」字,「經『歷』」和「日『曆』」都簡化成同一個「?」字,對學生形成認知與學習困擾!多位學者指出,現在中國反而興起「繁體風」,大學生學寫繁體字(即正體字)已然成為一種「時尚」。
清華大學語言學教授張光宇引用漢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的話指出,「一個漢字就是一張臉」,漢字代表著「個性」,文字的應用可從是否「易寫」、「易記」、「易認」三方面考量。簡體字除了比畫少,具有「易寫」優勢外,在「易記」、「易認」上都不如繁體字,況且現在電腦發達,語言文字讀得多寫得少,「易寫」的優勢已不再。
電腦簡體轉繁 赤壁賦斗牛變鬥牛
而且在簡體字轉化成為正體字時更易發生誤導,例如蘇東坡「前赤壁賦」中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由簡體字轉成繁體字時,「斗牛」就變成了「鬥牛」,意義和趣味都完全走調了。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宗焜也說,「白『雲』」和「人『云』亦『云』」亦為同一個「云」字,很容易混淆,難以記憶。
中研院院士曾志朗進一步指出,就神經認知學來說,簡體字簡化的結果,「幾」變「几」、「兒」變「ㄦ」,「几」和「ㄦ」不好分辨,是因為瞳孔的視網膜在看待物體時,擁有越多的線條,越容易形成一個框框或部首,所以瞳孔較易辨識繁體字。
簡體字型 跳脫與漢字關聯性
李宗焜指出,漢字的演進大原則是簡化的,以「灰『塵』」來說,現今上頭是一個鹿字,古漢字的寫法則是三個鹿,古文簡化後的繁體字仍可看得出漢字演化的脈絡,只是簡體字的字型,已經跳脫脈絡,失去了跟漢字系統的關聯性。
中國文化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所長柯淑齡指出,現今中國大學生視寫繁體字是一種「時尚」,因為由繁體字的字型就能直接看出字意,不僅可以幫助記憶,也與文化意涵連結,例如,「愛」字沒有「心」怎麼「愛」呢?生產的「產」沒有「生」怎麼「產」呢?漢語教學不只教授筆畫與筆順,只要了解文字組成的內涵,必能號召更多學習意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