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功課  9-19-2010


美國學校會選在開學後第二週時的某個下班晚上,請家長來開「Back to School Night」的會議,有點類似本學期教學說明會。學校會在邀請函通知書上言明:「Parent Only」,只有家長可以參加,不可以帶小孩來。


另外,這也不是家長可以和老師討論孩子個別狀況的會議,老師會安排在某一週正常上下課的前後時間,分明預約家長個別談自家孩子的學習優缺,時間只有15-20分鐘。



今年小敬和小融的學校教學說明會都選在這週三晚上七點。兩兄弟的學校一個在東,一個學校在北,像我們這種家裡沒大人的小家庭,只好拜託鄰居幫忙看顧一小時,好讓我們分頭去開會。


小融今年上幼稚園大班,開始有所謂的「回家功課」,馬凱老師對於作業上有些要求,需要當面和所有家長統一說明。私立幼稚園所謂的「大班」,事實上已經在偷上一年級的課程了,所以這裡畢業後讀小一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都名列前茅。


馬凱老師在原教室已經教了六年的大班,她對教材的熟悉程度簡直是滾瓜爛熟,尤其是這一班的十四個小朋友幾乎是她從小看到大的小孩。


小融剛出生時,被我用嬰兒提籃提進教室接小敬下課,每一年參加學校的所有活動,當小融越長越大,像極哥哥小敬的翻版,全校老師都認得小融,熟知兩兄弟的成長過程。很慶幸的,小融從上學至今都沒任何學習上的狀況,安安穩穩的長大學習而已。





馬凱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桌上準備好說明資料,從每天上課流程、這一年的行事曆、年度戶外教學項目、重大的活動說明、特殊功課的作法,及平日回家功課的寫法。


比較特殊的是小融這一年要學美國地理五十州、八大行星、200個單字、每週兩次西班牙文課程,其他的數學、閱讀、拼音、寫日記、自然課、社會課通通要上。


為了上社會課「交通工具」,學校的傳統戶外教學選在十一月的某個週五全天,讓全部孩子一早在火車站集合,先搭一小時的火車去聖地牙哥市,轉電車,再搭公車去參觀兩個博物館,這一天每個家長都會隨行當義工。



私立學校每天上將近七小時的課,比公立學校的三小時課內容多很多,最大的差別是:公立學校不用一毛錢(樂捐除外),每班三十四人(各校不一,小敬學校是如此),私立學校一年要一萬元美金上下,每班十五人。


馬凱老師將十四個小朋友的閱讀課和數學課分成三種難易教材,採小組教學,小朋友按照自己的學習程度逐漸進步,孩子間不會有競爭壓力。


回家功課在週一帶回家,每天花二十分鐘內完成,等到週五再帶回學校給老師。


馬凱老師說:「我有三個孩子,我最瞭解孩子寫功課的痛苦了,所以請家長不要孩子寫功課。」


「如果孩子週一有才藝課沒空寫,或是生病了,或是太累了,或是任何理由沒寫功課也沒關係,只要週五當天交功課就可以了。如果回家功課對孩子來說,太難了、太多了,都可以向老師抗議。」


像我們這種求學時代曾經被老師罰寫N次的人,聽起來覺得這樣的想法很夢幻,但是他們真的做到了!


班主任還跳出來,很嚴肅的說:「我不希望有家長或是孩子為了寫功課而痛苦掙扎,傷了親子感情。」


唉,我從小到大,寫功課從來沒快樂過,更不能明白不快樂為何還要寫呢?這種「不得不」的作法影響一生,不得不打掃、不得不考試、不得不長大、不得不上班....「不得不」像是宿命追趕一生。


親愛的家長也不用高興得太早,這種好日子可以混個三年。到了小三,課程突變,變得和台灣教育差不多,老師的要求也更高了,分數錙銖必計,同學之間很多高手,孩子如果不加把勁的話,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





等回家看到融爸的眾多資料中,竟然還有一張綠色的小卡片:每個孩子一年有一次機會,因為忘記了、太忙了、太累了、生病了、太難了等任何理由,可以拿出一次不寫功課的「免死金牌」,免去被罰坐板凳的處罰。


太酷了!竟然還有這一招,如此符合人性。


是啊!誰的生活沒有意外?就算一次意外不寫功課也不會死,用不著為此羞辱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