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教子聖經 10-27-2010
我和格友討論過一個問題,她提及上星期參加志工媽媽讀書會,有人提到一個論點----當大人用獎卡制時,會不會在無形中助長小朋友「習慣談條件」?孩子在做家事之前,都不會再主動......,我們是否應給小朋友一個做家事責任制的觀念...。
格友覺得這個論點,似乎又有點矛盾:如果我們不適度用鼓勵的行為,小孩年幼對責任的觀念尚淺,會不會造成反效果?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辯論題目,因為前幾天我也看了一篇引用文章:
洪蘭:拿金錢當獎勵的危險
依我之見:有一派的小朋友體貼懂事,即使不用獎品,他也會很有責任的做好家事。
有一派的小朋友不知民間疾苦,以為「會吵的孩子就有糖吃」,如果不讓他以勞力賺取所得時,他以為所有的禮物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如遇到聖誕節就有聖誕禮物、過年的壓歲錢都是他的、生日禮物隨他挑、生日派對隨他許願....,比較起來,我更討厭孩子這種不勞而穫的態度。
但是當你面對一整個班的小朋友,就必須要有一個公平的制度,讓努力的人得到鼓勵,讓不願意努力的人因為同儕的競爭而上進。
我二十年前帶班的小朋友,因為這樣的鼓勵激發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和潛能。現在他們都長大成人了,對當年的鼓勵與自信仍念念不忘,還有學生保留用三十個獎換來的一支自動鉛筆。
我以我家孩子為實驗品,我試過多年,即使後來你不給禮物或是獎勵,他們已經是「習慣成自然」,能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了。
如果是週領零用錢,孩子根本不知道他這週的努力在哪裡?為什麼可以領「薪水」?難道是父母「欠」他的嗎?還是只是因為他是家中的一份子就可以領錢?
石油大王洛克斐勒在四、五歲時就以幫父母做家事賺取零用錢,他的爸爸將每件家事都標上價錢,舉凡打掃十平分米的室內得0.5美分,掃十平方米的室外衛生得一美分,幫父母做早餐得12美分.....(見「猶太人的教子聖經」p.129),然後小洛克斐勒再將所有家事記錄在一本帳本上,然後跟父親結帳。
這樣的觀念在中國人聽起來覺得不可思議,我們的中式教育裡,父母對孩子是無盡的奉獻和犧牲,如春蠶到死絲方盡,一生一世省吃儉用的錢就是要當遺產留給孩子。可是在中國的觀念裡,「士農工商」是讀書人貶抑商人,「萬物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造成只教孩子讀書,不教孩子理財,孩子「茶拿伸手,飯來張口」直到長大成人,才開始有金錢危機。
這一次我從台灣買了兩本書:「猶太人的教子聖經」和「孩子一定要學的一堂課----理財」(兩本書皆是一言堂出版),我們來美國民移民是白手起家,將來也不想留太多家產給孩子敗光,現在不得不先教孩子理財智商。
在「猶太人的教子聖經」一書中,先教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再教孩子務實正當的賺錢,然後貢獻給社會。
書裡開宗明義說:「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金錢可以買得到房子,卻買不到家;金錢可以買得到鑽石,卻買不到親情和愛情。
如果不先把金錢的正確觀念建立好,賺再多錢都沒有用,所以要教子女的是「賺錢不難,用錢不易」和「錢要花在點子上,更要會算在心頭上」。
茲將書的十個章節摘錄如下,可以讓大家一窺猶太人的塔木德名言:
第一章 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金錢
第二章 該得到的不要失去
第三章 贏得財富的經商技巧
第四章 比金錢更重要的事情
第五章 誠實守信的行事原則
第六章 務實睿智的品質教育
第七章 與人交往的技巧和能力
第八章 換一條路走的思維方式
第九章 每天都要進步一點點
第十章 借力合作獲得共同進步
我之所以打下此書章節,是為了讓大家先知道猶太人賺世界的錢,是以家庭為起點從小開始教育孩子。賺錢之前是從品格教育開始的,如此有為有守,將來才不會在金錢的世界裡迷失,也不會對賺錢心存僥倖。
猶太媽媽從小教育孩子:「竊賊可以偷走你的財物,但是偷不走你的智慧。」與其說猶太人是世界商人,不如說是他們從小教育的成功。
比較起來,中國式的理財教育真的太「形而上」了。我現在身處美國的經濟不景氣中,對於美國人借支過日子,拿信用卡支付未來,讓子女對花錢沒責任感觸特別深。我也很怕我家小孩過慣好日子,以為「刷卡就有錢」,須知這世界上比我們有錢的人多得是,比我們窮困的人也多得是,很多幸福都是無法比較的。
孩子從小就可以從做家事開始模擬打工賺錢,將青少年時期出去打工視為理所當然,而不是只把書讀好就好了。
「家」是訓練孩子打工的第一場所,父母最知道孩子的優缺點和執行輕重,很多基本打工嘗試和技能當然要在家裡先磨練好。
*相關文章:金錢當獎勵的危險 洪蘭著
*相關書籍:猶太人的教子聖經 張碩倫著
孩子一定要學的一堂課---理財 喬磊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