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之藍

 

未竟之藍   3-3-2011


 


我第一次看黃寶蓮的書「未竟之藍」,驚為天人。


驚艷作者的文字功力了得,明明是寫遊記,竟然連一張照片或是圖片都沒有,全憑讀者和作者的默契在神遊,很是過癮。


 


以下資料來自博客來網站書介:未竟之藍







這一趟路要搭火車經過西伯利亞去歐洲,一張三個月的歐洲火車證,一本歐洲的火車輪船時刻表,容我逍遙浪蕩。」


一個單身的女子,一趟豐富卻孤獨的寂寞旅程,簡單的行囊,伴著她迢迢去過改變中的北京、荒涼的莫斯科;看到井然有序的北歐風情,更領略了巴黎的嫵媚動人;來到了統一後的柏林,更見識了巨變下依然情致萬種的布拉格;迷失在威尼斯的水路縱橫,更糊塗於地圖上阿爾卑斯山的高度;西班牙那不像歐洲卻文化酣暢飽滿,空氣中飄散的盡是熱情,希臘,那詩的國度、星的城市,更是浮在藍色海浪間的天堂,沙漠中的埃及,以蒼茫迎接旅人的步履,以金字塔給予震撼....


她在風中趕路,她用一種如歌的行板響踏每一座城市,她如雲一般的飄泊,單身女子寄情於短暫的孤獨省視自己,走過了大半的地球,黃寶蓮筆下的世界就是不同!



 書始於短短的八行自序--「迷失在一個小鎮」,呼應最後一個章節的回程。從剪短頭髮,收拾輕囊,即將出發,展開三個月的自助旅行,一個女人和開放的心,接受的眼,來去自如。


我以為這樣的壯遊是二十幾歲年輕人的事,卻是在一個四十歲的單身女子身上。有個朋友曾打趣說:「四十幾歲再讀勵志書,能改變的早就改變了,不能改變的也無法再改變了。」關於壯遊亦如是嗎?


四十歲的壯遊裡,堅定的、幻想的、實際的、體會的、領悟的會是什麼?在作者三個月的行程裡,忙著在新國家裡換錢幣、在新城市裡看地圖、在夜間火車中越過國界,在與陌生人交替間行走,帶得走的和帶不走的是什麼?


*


旅行者有一種外人無法理解的痴狂,那樣的餐風露宿、行行復行行,散盡家財後,只能帶走記憶。記憶有好有壞,心情有高低,國度有強弱、道德有優劣、都被旅人仔細收藏歸納。


而旅行中遇到的人,有緣的、無緣的、終將說再見,再見是二十年後,或是終生不再見,或是再見不相識,都無所謂了。可以結伴走一回,看同樣的風景;可以睡同一個臥鋪,共枕軌道聲入眠;可以在吧台喝一杯酒,聊聊各自人生;交集復散去,散去亦無負擔。


旅行到最後呢?如黃寶蓮所說:「並沒有人等著我回去,也沒也非做不可的工作,也沒有必須回去的理由,這樣趕著,不過讓自己毫無節制的生活步調有所規律,免得無止境的漫遊下去,終於失去的目標。......若非盤纏即將告罄,還不知道何日是歸期?」(P.310)等三個月後,作者又回到香港小島的家,連銀行卡的密碼都忘了,庭院花草凌亂殘敗,還得找回尚在旅行的魂魄,將自己回歸過去的生活秩序,重新再重生。


*


好像千金散盡一場又回到生活的原點,從「見山不是山」到「見山又是山」的境界,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情愛觀、人情觀、民俗觀已經洗滌透亮,在文字書寫中一一整理。


我在讀此書時,刻意放慢閱讀速度。在作者幾筆寫意勾勒中,想像出一幅幅的圖畫,在作者古雅韻致的筆調中,意會出旅途所得。雖然遊記是她的,風景是她的,但是閱讀是我的想像和享受,由我馳騁。


*


我年輕時沒那份勇氣去自助旅行,我討厭孤獨,我討厭迷路,我討厭不確定。以前沒機會自助旅行,現在帶大拖小更不可能。作者在書中對自助旅行有時會累的心態寫下:「逐漸就累了。攤開火車時刻表,重複看到的就是不同的數字標示不同時間的不同班次通往不同城市的啟程和終點。這之間,就是不斷的看地圖、找方位、讀資料、無數的選擇和決定,以確定自己沒上錯車、走錯路、去了沒想去的地方、迷失在錯誤的方位座標裡。」(p.231)我摘錄原書片段,是讓大家領受她的文字之美,領受她旅行中的澄澈心境。


作者自助旅行中諸多奇遇和奇人怪事,要留給讀者從書中細細體會,我便不詳述,也不剝奪大家的閱讀權利了。


*


我喜歡黃寶蓮的書,還上網找她的部落格和相關文章,想辦法再讀幾本她的書,那種得意是:「啊,真幸運!又認識一個好作家了。」


 


 


博客來網站:未竟之藍,圓神出版,2001年版


作者介紹:黃寶蓮


相關網站:黃寶蓮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