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市小吃 3-10-2011
現在連台灣夜市小吃都上米其林旅遊指南了,這成了外國人到台灣觀光的一道庶民風景。
對我們這樣的異國遊子來說,最美的口腹之慾是很藏在底層的記憶之鄉。
這一週我們的烹飪課考題就是「夜市小吃」。
刪除在異鄉買不到材料的、刪除油炸物、刪除特殊地域性食物,刪除不健康的、剩下的條件還得我們做得出來。
我發現所謂「夜市小吃」已經很多異國風了,像是走在逢甲夜市發現很多異國小吃,不適合我們這種回鄉的華僑,我們想的是很純樸的古早味。
再者很多著名夜市小吃,一經電視節目報導過,猶如食神加持過,人氣之旺,皆以排隊長短來論斷。
我發現真正的在地小吃,還真要拿著地圖按圖索驥,最好是好邊吃邊玩,腸胃才有消化的空檔。
*
很多夜市小吃都是屬於湯湯水水的米麵食,所以這次的聚餐我準備一些清淡小菜,讓大家清爽胃口,
如:涼拌海珊胡、糖醋櫻桃蘿蔔、清燙爐筍、滷海帶、滷雞腳、滷大腸等。
這一餐內要試吃的菜色太多,所以我們都是以半碗為份量,積少成多,卡路里也是很嚇人的。
糖醋櫻桃蘿蔔
1.兩把櫻桃蘿蔔(radish),去葉,洗淨並刷洗表皮,每一小顆都對切成四小塊。
2.兩小匙鹽均勻抓過,浸十五分鐘後倒掉鹽水。
3.半杯水、半杯白醋、半杯白糖,煮沸、放涼,,倒進櫻桃蘿蔔裡,放進冰箱一晚入味。
乍看不出來是蚵仔煎吧?
美玲用茼蒿和蔥末取代空心菜或是白菜,茼蒿細軟,熟食後易縮小,但是吃起來口味是對的。
青蛙蛋加檸檬愛玉。
青蛙蛋,當然是從台灣飛來的啊!
從墾丁游過來的海珊胡。
泡水隔夜讓海珊胡膨脹,並經過多次換水洗淨後,我用溫水沖燙過,讓海珊胡軟化。
加上小黃瓜絲、胡蘿蔔絲、用麻油、柴魚醬油、糖、鹽、白醋等調味,比例都是憑個人經驗,想當然耳啦!
海珊胡又名麒麟菜或是海底燕窩,早在周朝就被日本當作貢品進貢給中國,
其營養成分極高,富含酵素、礦物質、鈣、鐵,多種纖維素及大量膠原蛋白、膠質。
適合老人預防骨質疏鬆、或美膚養顏聖品,還有通便的功效。
春季裡的巴西大蘆筍,去尾部粗梗,整支用開水清燙後,用冰塊冰鎮一下。
淋上日式芝麻醬即可。
這一罐日式芝麻醬,可以搞定所有清燙菜,常用在日本餐廳的沙拉上。
從蔚藍家冰箱搜出來的好用醬料;維力炸醬麵(竟然在韓國H-MARK也有賣),牛頭牌紅蔥醬(大華有賣)、做豆酥鱈魚用的豆酥醬(新大華有賣)、有機大蒜泥醬(COSTCO有賣)
最近吃素的覺文特地滷了一盤雞腳給大家補充膠原蛋白。
瑄媽站在水龍頭下專心清洗一小時的豬大腸,軟潤入味,真的煮得很用心!
我現在懶到只在新大華買滷好的豬大腸做五更腸旺而已。
某個泰國媽媽特地贊助的泰國海鮮炒麵,早上六點起來做菜,很有誠意吧!
瑄媽做的大腸麵線糊。
黛博拉做的肉羹湯。
這人超有愛心,每次都煮一大鍋,不但用料大方,還通通分送光光,給大家當下一頓晚餐。
雪莉做的手工芝麻湯圓和芋圓,外加黑糖水。
蜜雪兒提供的銅鑼燒。
蜜雪兒說著前一夜晚上十一點還在調銅鑼燒粉,如何實驗拿捏大小,如何做紅豆餡時,
大夥一致建議她:「下次直接買現成的日本明治鬆餅粉即可。」
*
這一頓吃下來,一如在夜市走一遭。
台灣朋友覺得沒啥了不起,兩百元台幣就吃得飽了;
可是我們海外遊子,如果不是利用這樣的聚餐,集結大家的力量,怎能有口福?
也因為這樣的聚餐,才會把從台灣帶回來的故鄉食材拿出來分享。
大家坐下來,把想念中的夜市小吃在記憶中說一趟,心滿意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