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到我家  10-5-2018

葉醫生是台北市某蛋黃區的精神科醫生, 台北市政要名流明星等經常出入該診所。 因為天時地利人和, 讓我有機會請葉醫生來寒舍演講。

葉醫生的專長是婚姻諮詢、親子溝通,及所有精神疾病,在台北市以有耐心有愛心為名,醫治無數病患。這次我請葉醫生來演講: 【談談現代人的3C 成癮症】,受邀者僅限閨密好友十人。 人少,話題熱,心貼近,可以暢所欲言。

*

葉醫生的演講有個大特色, 用反問法問當事人, 運用問話技巧,讓當事者再深入探討問題----當事者就是我們這些當局者迷的媽媽。

先從說【3C成癮症】的定義說起吧 !

當媽媽們在抱怨孩子整天沉迷於電腦或是手機前,講也要講不聽,動也動不了的宅男時,請問貴府是不是也有一個豬隊友  ? ( 切記 : 當他賺錢回家時,要改口尊稱【 財神爺 】 ) ,豬隊友回到家一副大爺相,打開電視和音響,在電腦螢幕前一邊瀏覽網路,一邊用手機確定即時訊息,所有資訊和網路都在網路和螢幕上解決。

再者我們的生活中無法切掉網路,媽媽自己也是活躍在社群網站中, 人在家中坐,八卦網路來, 我們有事沒事滑滑手機看看臉書, 好看的新聞繼續往下滑看,不好看的新聞就再接再厲繼續滑看,一則一則新聞滑看下去, 時間也一分一秒過去了。

社群軟體也助長我們的成癮習慣,一機在手,減少我們多少外出交際的時間和金錢,交友圈的串聯, 資訊的大爆炸, 讓現代人時時刻刻恐慌不已,唯恐被時代淘汰,讓我們無法脫離3C, 無法禁止或是杜絕,端視每個人中的毒深不深而已。

豬隊友的以身作則身教,勝過媽媽的言教,讓孩子有樣學樣,不宅也難 !

*

聯合國把3C成癮症當成現代人重要疾病來預防,卻無法做出深入的研究。

原因有三 :

所謂【3C】 : 電視、電腦、 手機等電子產品,每年每季日新月異,推陳出新,現代人無不上癮。所謂的上癮, 無法以時間和種類來計量,目前沒有長時期的研究無法成為科學定論。

所謂【成癮 】: 如果要將成癮做一定論,必須有眾多研究個案來分析和演繹,從不吃不喝不睡不出門不工作,到危害個人身心,到影響社會現象,只能說目前有日漸嚴重的群體趨勢。

所謂【症】 : 嚴重到要看精神科醫生,無論是強制治療或是服藥,仍在觀望中, 研判病患是屬於沉迷網路、沉迷電動、還是沉迷社交? 是迷網症、是強迫症、 是身心官能症? 還是逃避現實, 還是無法獨立等? 治標方法還是找出原因。

*

精神科協會給精神科醫生的指導方針是  : 請家長不嚴管、 不寵溺、 不忽視、 不放縱。

於是我們花時間花錢,突破各種心理障礙去看精神科醫生, 得到的解藥一如空氣, 道理就存在空氣之中, 為何我們做不到 ? 一如我們生病去看醫生, 醫生說 : 【多喝水,多休息,平常飲食要均衡,多運動,壓力不要太大.....。】我們都聽懂了, 卻做不到,仍然是獨自奮戰中,忍受所有的不舒服。

醫生可以高高在上,說不食人間煙火的話;如果醫生是家長 ( 尤其是媽媽 ), 你無法眼睜睜看著孩子沉迷在電動上, 還能心平氣和地說出四大原則 : 【 不嚴管、 不寵溺、 不忽視、 不放縱嗎 ?】如此一來,家長就無計可施了。

有些孩子尚年幼的媽媽會告訴我說 : 【 你就限制他的使用時間,你就多帶他出去參加活動, 你就多陪他出去運動, 轉移他的注意力啊 ?】

我心裡的OS是 : 【 等你孩子進入青春期時, 你再告訴我吧 ? 】

面對數位原住民,他們比你更駭客,你會的招數都不如他們厲害,你想用一招防堵他,他們可以想出三招破解你,上下交相賊,說家人太勉強了。

或許有家長採消極態度說 : 【 就讓他們打電動打到爽吧 ! 總有一天他們會膩的。】 別忘了, 所有的科技都是推陳出新, 而且經過精密準確的大數據計算,知道如何抓住人們在網上停留的時間越久, 越容易獲利。

媽媽們的努力,像螞蟻撼樹, 像螳臂擋車,擋不住數位時代的大浪潮。

*

也許, 有些媽覺得這不是問題,是我杞人憂天了。我擔心的是 : 青春期的孩子因此不出門、 不社交、 不運動, 難道不是病嗎 ?

難道【 先天下之憂而憂】 是一種媽媽憂鬱症的前兆嗎 ? 我開始對青少年心理學有研究興趣,讀了【 上癮的真相】 ( 王倩倩著 , 啟示出版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之青少年篇 ( 簡.尼爾森& 琳.洛特 著,大好出版 ),SOS--3C上癮辦 (葉啟斌著  )、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 李崇建著 )等一系列的書和演講。

我聽到前輩媽媽舉證歷歷說 : 【 某人的女兒打電動到缺課太多,已經被強制送院治療了。】【 某人的兒子躁症發作時,可以連打三天三夜的電動, 不吃不睡不出門。】【某人的兒子中學六年都活在電動的世界中, 直到讀大學時才醒來。】【 某人高中時媽媽管得緊,不能打電動,一但大學住校管不了, 打電動到天昏地暗到成績被當了, 父母才知道。】.....怎麼聽, 都覺得現實生活比恐怖小說更駭人聽聞。

媽媽的抱怨是 : 【 學校功課拖到最後才做, 怎麼叫都不聽。】

葉醫生的解釋是 : 青少年的孩子並不認同父母的想法,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和父母的期待和規劃是不同的。他知道一旦先做完功課,父母一定會叫他練琴、 上才藝課、 做家事、 早點睡覺...., 所以他寧可拖拖拉拉, 玩過癮了才寫功課,因為再晚寫功課的話,父母也會讓他繼續用電腦。

中年父母的焦慮伴隨青少年的孩子,更年期的荷爾蒙對抗青少年的荷爾蒙,家庭戰爭一觸即發,父母不能不管, 也不能管太多,管得太多把孩子逼向死角,會引發更多對抗, 若是放任不管,所有後果將自行承擔。

父母擔心的是孩子的未來, 父母生氣的是孩子的態度, 導火線就是3C電子產品。

*

這樣的網路科技新時代,親子之間如何保持開放的心態,彼此之間找到安全、 尊重和平衡的方法。

葉醫生給的建議是 : 【 周末多安排家庭活動,鼓勵孩子多出門運動,親子之間要設定3C使用守則和使用時間。】比如 : 不要把電腦放在孩子的房間, 最好放在家裡的公共區域, 睡覺前要把手機放在【停機場】.....。

父母要改變想法的是 : 數位世界以光速進行蛻變,而父母的教養卻是以龜速更新。如果父母能把數位教育當成是一份投資, 日後獲得的資產勝過負債, 畢竟迎接孩子未來的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未來的世界沒有一樣不需要數位ㄒㄧ,我們要教育孩子的是人性, 自然、關懷與愛。

父母不得不放下權威責罵, 發揮溫和堅定的父母力; 了解青少年不是叛逆,而是對自己和世界產生好奇,他們不在是從長輩的經驗中學習, 而是轉向新科技,他們在新科技所學的一天知識, 勝過古代人一生的知識總量。

父母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想法,無法用傳統來雕塑孩子的教育,無法用責備、 討好、說教、或是忽視的方法,只能告訴孩子 : 【我就是愛你現在的樣子。】 

*

精神科醫生到我家,授業和解惑;那個【惑】--或心-- 親子之間有更多的可能性,一起坐上雲霄飛車高飛俯衝過青春期; 那個惑,更是家長心裡的【 病症】,我們正在學習用另一種愛,接受正在脫胎換骨的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蔚藍 的頭像
    蔚藍

    蔚藍迷*迷蔚藍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