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運動會
蔚藍 11-2-2008
前幾年,我們都是趁慈濟人文學校辦園遊會時,一家大小去享受台灣美食。今年小敬插班進人文學校二年級,我們終於有機會參加運動會了。
慈濟人文學校,從幼稚園到十年級,共二十二班,每班約25-30人,每週日上午8:45-11:30上課。家裡不說中文的人上「慈班」,教漢語拼音;家裡說中文的小朋友上「濟班」,教注音符號。
它不單單只是中文學校,我最欣賞的是每週二十分鐘的人文課程,教孩子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品德教育。立意極佳,用心深切,所以近來也吸引許多外國人慕名前來上課。有一次我帶小敬去上游泳課,遇到一個韓國媽媽,她十歲的女兒主動請媽媽幫她找中文學校;連韓國小女生都如此積極想學中文,那我們的孩子更不能放棄這「傳家之寶」。
看見慈濟的師兄師姐如此投入,俐落的身形穿梭在人群之中,和善的笑容讓事情順利進行,「感恩感恩」之語一聲聲迴盪。我們雖然沒有宗教信仰,卻有宗教情懷。在這裡,每個人都是志工,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每個人都也都是主角。人群之中,耳畔所聽,觸目所及,英語、國語、台語、還有熟悉的台灣國語鄉音,都是共同語言,耳目盡開,竟是如此和諧悅耳。
一場海外華僑辦的運動會,絕對比在台灣多十倍精力去籌畫、十倍時間去進行、十倍人力去合作。一場得之不易的運動會,是為了讓我們的下一代體驗我們的台灣精神,我們也是這樣走過童年的。
敬敬和孟孟還天真的牽牽手進場,他們一週要見面六天,從一歲玩到七歲了。
週末上中文課是這群ABC的宿命。
總是爸爸媽媽比孩子更緊張,不忘拍照留念,不忘面授機宜,聲嘶力竭喊加油。
蘇老師認真負責,很有慈濟的精神。
怎知哨音一響,大勢已去,繩子就此溜過界,孩子一陣傻笑。
一點都不緊張的接力賽選手,何止志不在參加,志不在得獎,在地上畫砂畫也可以玩到上場前一刻。
小敬第一次參加運動會和接力賽,完全搞不清狀況。第一棒起跑後,竟把棒子丟給第二棒,害人家還要彎腰去撿,回頭說:「是她自己沒接好。」喂,好歹你爹娘小學也是縣運會接力賽第二名的選手,怎麼會生出這種兒子?
金髮的同學就叫「韓凱西」,一樣上中文學校,一樣參與運動會跳遠比賽。
親子接力賽前,自信又自豪的三位爸爸說:「沒問題!前三名就包在我們身上了!」
親子接力賽,孩子的先後決定家長的輸贏,但是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也有媽媽組的親子接力賽,媽媽們跑起來架勢十足。
慈濟園遊會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主辦單位要求每個人都要自備餐具,並實施資源回收,所以現場少見垃圾散落,或是浪費免洗餐具的狀況。
我們也很「台客」,席地而坐,邊走邊吃,像夜市般自在,大家都很享受這種台灣味。
他鄉遇故知,相逢台式潤餅,真是親切萬分。
園遊會上人手一杯波霸奶茶,還有年年大排長龍的紅豆餅攤位,工作人員再多也供不應求。
頭號粉絲大叫:「哇,好帥的裁判!」讓第一次當裁判的老公虛榮一下。
既然沒有比賽,孩子自得其樂玩拔河,也累得滿身大汗。
像遛狗一樣,讓精力充沛的孩子在草地上自由的跑來跑去,也是一種運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