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興紙廠 8-26-2009
隨著機械化、自動化、電腦化的時代轉變,現在寫書法的人越來越少,用手工宣紙的人越來越少,廣興紙廠的生意也隨之越來越少。
還好有文建會的協助,讓廣興紙廠轉型成觀光工廠,現在有時一天有二十部遊覽車的觀光人潮,讓沒落的工業帶來新商機。
當天我們遇上好幾個觀光團體,其中一個安親班的戶外教學便與我們同行。
第三組:戶外教學
超幽默的解說員為孩子介紹如何抄紙的過程,孩子全神貫注聽步驟,沒能聽懂解說員的幽默之處,我則是在一旁竊笑。
讓每個孩子實地操作,做一張屬於自己的紙。
解說員教孩子如何拓印,桌子有許多刻板字畫,可以選自己喜歡的。
將拓印好的字畫,蓋上紀念章,製作在扇子上,每個人都有紀念品可以帶回去炫耀。
參觀團體從小朋友、大朋友到大人、老人都有,好玩又能學到古意新知。
第四組:張敬造紙
解說員姊姊專心全程作陪教學,很有耐心的教小敬從一桶紙漿中濾出兩張均勻的宣紙。
將抄好的宣紙,用人工方式擠壓出水分,八個人合力擠出八張紙的水分。
我們的紙靜靜的躺在烘紙機上烘乾水分。
將烘好的紙放在拓印板上,均勻噴水。
再用刷子打平,壓上墨粉。
小融選了一個恐龍圖案,很認真的工作。
解說員姊姊教如何將做扇子。
這兩個小ABC只認識glue,根本沒看過糨糊。
我告訴小敬:「糨糊是用米飯煮成的。」他還不信。
六個人花了三百元,玩了四小時,終於完成兩把雙面扇子,
一張紙、一把扇,真的是得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獎勵是一支十二元的水里枝仔冰,復古好味道。
小敬認識了爸爸媽媽小時候做勞作的糨糊,懂得如何做一張真正的紙的過程,吃到爸爸媽媽小時候常吃的冰棒,也看到鄉下的養蜂人家,記住這個地方叫做埔里。
忘返,就是玩得不想回家了。
等想到要回家時,大家都飢腸轆轆了。
我們開車下山,到埔里鎮上覓食。
找了一家美鈴五十年的肉圓老店,店面看起來髒髒舊舊的,但是有當地味。
我們點了兩盤豆乾海帶的小菜,五個肉圓,一碗超大旗魚丸湯,一碗埔里乾米粉,一碗南投意麵,結帳時共$250台幣(合美金八元)。
我算給小敬聽,六個人吃得飽飽的晚餐,等於美國的一個排骨便當,連小敬都大呼便宜,現在小敬也喜歡跟著我們在台灣各鄉鎮之間找鄉土美食了。
* 詳細資訊請看廣興紙廠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