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日誌---功課好多 11-22-2009
對於海外的小華僑來說,學中文是父母的志業,但未必是小華僑的事業。
他們不懂得中文有何重要?擺在眼前的就是每個星期的十三頁的中文功課和錄音功課,擺在眼前的就是每個星期日的上午上課和週考,痛苦難耐。
三個小時裡,扣掉複習前一課課文,加上小考,加上下課時間,加上人文課程,授課老師只能分到短短的一小時上新課程。這一小時裡,要教六個生字、筆劃、造詞、造句、念課文、圈新詞、說故事,時間根本不夠用。我幫老師代過課,我知道那種:老師在台上心急如焚:「上不完課,怎麼寫作業?」台下學生一樣心急如焚:「怎麼還不趕快上課?」的對比心情。
如果上不完課,學生回家如何寫功課?如果每週只教六個字,沒有趁機補充語文常識,學生如何能學好中文?
老師的擔心盡職,換得最近家長的牢騷連連:「功課太多了!」「功課太難了!」
真的是功課太難了嗎?以張小敬是小二插班生都跟上大家的步調了,以天佑是越南僑生都請中文家教來跟上老師的進度了,美國學校一到小三功課瞬間加深、加難、加多,這樣的中文功課應該還算有良心。
真的是功課太多了嗎?隔壁三慈(家中不說中文的班級)也是寫一模一樣的作業都不抱怨,小二班時也是寫一樣多的作業,經過三年,不習慣早就習慣了,這樣算是過分的作業嗎?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學生的外務很多,球隊要練球,鋼琴、小提琴要每天練習,還有很多數不清的課要上,每天時間都不夠用,中文反而淪為下下之策,一如吃得飽飽撐撐的胃,再甜美誘人的甜點都吃不下了。
歸咎其因,或許是家長和孩子的抱怨。
如果中文可以像武俠小說一樣,醍醐灌頂後就把畢生功夫全傳給孩子,那該有多好!中文如果可以像基因遺傳一樣,自然附身在孩子身上,那該有多好!可惜,學習過程從來都不是如此,總是辛苦奮鬥,甚至是全功盡棄,總是親子惡鬥,甚至兩敗俱傷。
小敬之所以幼大和小一不上中文課,真的是偷懶。小二決定要上課了,就不馬虎。在家完全說中文,認真做完老師的指派作業,乖乖去上課,如此而已,難嗎?習慣了,一點也不難。
小敬週日上完中文課、去上3D紙雕,去上完扯鈴課,回到家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吃過午飯、玩一會兒,利用剛上過課印象最新鮮時,下午一口氣把兩份功課寫完,他自己寫,不會再問我,全寫完我再訂正,大約花兩到三個小時完成。
直到週六晚上,我讓小敬依照老師的吩咐,全部字卡念六遍,課文念三遍,錄音念課文,電郵寄給老師,再將寫過的功課念一遍,考十個聽寫單字加注音。
第二天上學前,再念一次回家作業和聽寫注音。上課前,老師會再複習一次生字和課文,考試成績大概不差,就算偶爾出錯,有可以增加學習印象,這樣也很好。
小敬當然會抱怨,抱怨功課多,功課難,抱怨完也繼續低頭寫功課了,這就是小華僑的宿命。
家長看著小孩子整個週六都在寫中文功課,寫了一天還寫不完,固然是心疼,固然是氣憤,這都可以理解。
如果家長還是覺得功課很多,大不了如某位家長直接了當告訴老師:「我的孩子只要願意去上中文課就好了,功課只寫一份,或是成績不好,全憑老師作主。」這樣也很好!
或是某位家長要開很遠的車程來上課,上課一定會遲到,家長先在車上幫孩子複習好功課,進教室直接考試,這樣也很好!
有家長常常會請假出去玩,向老師報備:「我們請假,但是功課我會自動補上。」這樣也很好!
不得已之中,大家都可以找到妥協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學習的路不要中斷,斷了再追回,又要加倍努力才見成效。
一如立傑的爸爸說的:「老大上中文學校上到七年級,我們只給他『一定要上中文學校』的指令,從來沒有『可以不用上中文課』的選項,他的一群朋友從小一起上到大,他也沒覺得不好。」
我們做父母的工作是,彼此牽手連心,圍成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孩子有共學成長的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