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不準啦   12-7-2009


一個朋友談及帶五歲小孩去小兒科醫生做健康檢查。因為初次相見,小孩對醫生不熟,做聽力測驗時不敢反應,被醫生武斷的判定「聽力有問題」。


我一聽,於我心有戚戚焉,對於出乎意外之外的檢測標準,常令我哭笑不得。


 


小敬三歲時去小兒科做健康檢查,依照三歲的「標準考古題」,醫生必須要確定孩子知道一些基本常識,智能發展沒有問題。


醫生故意問:「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


小敬大聲而清楚的說:「張不敬!」我和醫生當場傻眼。


醫生再問一次:「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


張不敬!」說完,嘴角有一抹狡訐又得意的笑意。


對於這樣的「智商」,我真不知該如何解釋起,我怎知他會突然冒出這個名字?


 


小敬五歲時,拿回來的成績單,只能說「子不學,娘之惰」。其中有三題,讓我印象深刻:


1.小敬不會寫家裡的地址。


(我們從沒有教過他寄信到自己的家裡,或是填自己家裡的基本資料。)


2.小敬不會單腳跳或是跳繩。


(誰沒事會在家裡體罰他單腳跳,以訓練平衡?小敬喜歡樂高甚過跳繩。)


3.小敬不會綁鞋帶。


(為了偷懶,我們都是買魔鬼膠鞋帶的球鞋。)


這只是媽媽不知考古題,沒有提早訓練而已,沒有教,並不表示孩子不會。這樣的成績單,我看時大笑,看完就忘了。


 


六歲時,小兒科醫生要做一項智力測驗。醫生的標準是:「在40分鐘內,讓孩子畫媽媽,家長不可以給任何提示。」


我一聽,向醫生抗議說:「這樣的測試對有學過畫畫和沒學過畫畫的孩子,立足點就不公平了。」


我說:「我兒子很會畫航空母艦,他可以畫出各種不同的飛機機種和航空母艦內部透視圖,我們可不可畫航空母艦?」


「這種測試,對平常喜歡畫公主的小女生很吃香,對畫火車或是飛機的男生很吃虧ㄟ!」


醫生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想當然爾,測試結果只是正常而已,沒有發掘孩子的特殊才能。


 


後來,一個台灣的兒童智商研究專家來我家,幫我和我老公做過同樣的性格測試,叫我在一張白紙上畫自畫像,這樣的測試她在台灣做一場一小時是三千元台幣以上的價碼。


我們畫完,專家解說,解說完,我抗議說:「不準啦!你我認識多年,你都已經知道我的性格和行事作風,說出來當然八九不離十。」


反正,這樣的測試根本沒意義,一如我很少玩心理測驗等遊戲,我都不了解我自己,其他人又如何能懂?


 


小敬小二時,有一天被美國學校測試出「中文不流利」(詳見本文),我一聽差點笑翻肚皮:「一個一天可以說十五個小時中文的人,一個聽懂歡樂三國志40集的人,一個聽過三遍西遊記的人,一個可以混入台灣小學上整天課的人,你說他中文不流利,那請問這些海外小華僑,還有誰中文算是流利?」


 


做這些測試當然有誇大其實的時候。


小融四歲時,醫生要他寫出自己的名字,當時醫生和小融相隔90度的桌子,小融為了方便醫生看得到他的字,自動將名字轉成90度角,還一筆一畫整齊寫給醫生看,醫生非常驚訝說:「哇!他程度超前。」


為娘的心裡明白,這一點都不準。孩子聰不聰明,哪一方面專長,父母最知道,不必自欺欺人。


可是我的另一個朋友卻為醫生的一句「他程度超前」,瘋狂培訓孩子,往天才之路前進,孩子三歲時想著「將來要讀公立學校好,還是讀私立學校比較好?」孩子四歲時想著「將來要上哪一所學校的資優班比較好?」更別提每週每天那琳琅滿目的才藝和補習課程佔滿孩子的童年,以此來誇口。



只要家長持續對孩子的教育愛,每個孩子都是程度超前的學習者,至於這些測試,僅供參考而已,不必太在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蔚藍 的頭像
    蔚藍

    蔚藍迷*迷蔚藍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