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呼,應勿緩 7-30-2012
當了媽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快一點!」
孩子最常回應的一句話是:「等一下!」
*
孩子的「等一下」,通常是等多少下呢?
舉例來說:「小敬,請你吃完飯來洗碗。」
小敬說:「等一下,我先把這一頁書讀完。」
一小時後,我說:「小敬,請你來洗碗。」
小敬說:「等一下,我這一章節快讀完了。」
又一小時過後,我又說:「小敬,請你來洗碗。」
小敬說:「等一下,我這本書剩下最後一頁了。」融爸終於受不了自己洗碗。
這只是每天發生的一個縮影。
*
我們這兩代真的不一樣。
我受的弟子規是:「父母呼,應勿緩。」意思是長輩叫人時,趕快回應,態度恭謹完成交代的事。一旦「不孝」的大帽子扣押下來,幾生幾世都脫離不了干係。
哪怕科學小飛俠大戰惡魔黨的最後關鍵三分鐘,父母叫「吃飯了!」,馬上三步併作兩步衝,慢一點就沒飯吃了。
哪怕港劇看得正入迷,父母一聲:「還不趕快去讀書?」立刻關掉電視,不甘願的進房間讀書。
哪怕球賽打得正精采,媽媽一句:「幫我去倒垃圾。」從來只有命令句,沒有祈使句,還是得乖乖執行長輩的指令,比機器人還機器人的遵守主人的命令。
---至今奴性仍是,是謂孝。
*
我家小華僑可不一樣,從小就知道要「討價還價」----英文叫negotiation ,中文叫協商,台語叫做「嚕」,嚕到不行嚕時再取得平衡點,才不會吃虧。
比如:小敬每天要練小提琴半小時,小鬼想辦法嚕成:「那我可不可以週一、三、五練一小時,週二、四、六休息呢?」有點像是朝三暮四又朝四暮三的猴子從野地裡逃竄出來了,你說他笨嗎?他比你還聰明,不說週日練琴就是自動放假了。
比如:拜託小孩去上寫作課,他來「協商」說:「可不可以等開學時看我的成績再決定?如果我得A 以上的成績就不用上寫作課了。」乍聽言之有裡,好像是幫媽媽省荷包;分明是自己懶,想賭一把。
比如:小敬計畫一個遊戲日,小鬼來談判說:「我們可以請君厚來家裡玩嗎?如果我們很無聊,可以去游泳池嗎?如果我們很乖,可以玩電動Minecraft嗎?如果君厚買Minecraft 的多人連線遊戲帳戶,他願意讓我免費加入戰友,那我可以一起玩嗎?」最後一句才是重點!前面都是釣餌啦!
如此公式,放諸生活實例皆準。
*
我受的教育就對嗎?他的教育就錯嗎?未必然。
我在美國求生存,我才知道「嚕」是必修功。
我才知道:有人被海關查扣攜帶肉鬆的罰金還可以殺價。
我才知道:有人被警察抓到超速,還可以跟警察嚕說:「家裡瓦斯正在煮食物,我怕引發火災才不得已超速。」竟逃過一劫。
我才知道:有人考試不理想,還可以去跟老師嚕同樣考卷考第二次,變更成績。
我義憤填膺說:「怎麼可以這樣?」非不行也,是不為也。
有人說:「怎麼不可以這樣?」不試試看,怎麼知道結果?
我每天在家被小敬調教,漸漸懂得猴子的嚕嚕哲學,出外「協商」時,一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凡事多問多嚕,機會大門才會為我敞開。
*
論語教剛毅木訥是君子,巧言令色是小人;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老美未必認識孔大爺,孔大爺不知美國文化的演變。
每年公司要寫個人工作評鑑時,謙虛老實人的評比總不如誇耀浮華人,爆肝郎賺的錢不如爆乳妹。
然後我才懂這一代移民輸在體力沒人家好,口才沒人家好、文采沒人家好、財力沒人家好、連玩都玩輸人家,唉。
當我教下一代「吾日三省吾身」時,小華僑說:「未必是我錯!可能是他錯。」對錯來告,比的是誰家口才好,誰家財力厚,誰家律師優?
我有朋友在美國知名大學當助教,有老美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理直氣撞來找助教嚕成績,大聲說:「我從小成績都拿A,你怎麼可以給我C呢?」
助教將全部學生的成績攤出來給他看,說:「按照百分比來算成績,比你成績好的人多得是。」
學生抗議說:「是你的考卷出得不好,害我考壞,你必須讓我重考計分。」美國學生的自信心讓吾等移民歎為觀止。
咦,如果我們那一代學生考不好成績猶如世界末日,無顏見江東父老,最好是自己在家閉門思過,寒窗苦讀十年,才能洗刷前恥。
*
如此磁場一亂,我還懷疑自己用中國土方法教孩子,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能活得下去嗎?還是孩子在教我如何用嚕嚕哲學才能在美國生存下來?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