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看海吧! 8-22-2013
每年一過完中國年,我便在網路上搜尋八月回台灣的機票,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把機票差價乘以四個人,夠在台灣吃喝玩樂了。
今年二月我卻沒啥動力想買機票,不知怎地,說不上來,好像有事情要發生了,又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的預感。
五月底,朋友之間的問候語是:「你暑假要回台灣嗎?」
我眼看機票從$1600跌落到$990,不知怎地,我還是沒動力,潛伏在生活中,像隻在叢林中守候多時的獸,靜觀其變,靜觀日子接下來會如何改變。
說不出來的預感,就是知道有事要發生了。
*
勉強說起來是老公騎車摔傷的意外事件,動了手術,逃過一劫,萬幸萬幸!
度過兩個星期的徵詢醫療意見,兩個星期手術後的固定期,總算拆了線,不用打三星期的石膏,直接做六星期的復健,每週兩次,還好還好!
這是幸?還是不幸?很難倒果為因,說難說清楚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
這也意味著,這個夏天我們沒有出國的打算或是公路旅行的計畫,沒有司機和挑夫怎麼旅行?
至於小孩,還是得像養小狗一樣,定期溜狗放風,免得折騰大人。
*
既然是溜狗,那就找個有水有沙的完美地點。(有一年春天我們飛到倫敦,孩子覺得在肯辛頓宮前餵天鵝,和在黛安娜公園玩沙最快樂。)
下午五點日頭赤炎炎,我們沿途買了In-N-Out 漢堡當車上晚餐,沿著Jamboree 大道往西開十五分鐘,看到海了,左轉太平洋海岸公路直行五分鐘,看到右轉 小路,穿過海邊鮮豔的特色豪宅就是了。剛玩耍過的遊客背著海灘椅、穿著剛晾乾的泳衣,披掛著海灘巾,皮膚有剛烤過的日曬紅,一身慵懶的回家。他人的回家,卻是我們看海的開始。
我們付了$15停車費/天,找個最近救生亭和停車場的位置,方便臨時取物和戲水後沖洗。
挑這時間看海,有點曬又不太曬,孩子穿上防曬衣,戴上防曬帽,一股傻勁往海裡衝。我們把海灘傘斜放,正好擋住烈陽,擺好兩張海灘椅,窩在陰影下,有海風的涼,又無日曬之苦。
老公的手傷不能接觸水,姑且在岸上看書、看人、看美女、看落日,看遠方點點白帆。
海灘上的人來來回回的走,像潮水一波來一波去,都是耐看的風景。有人溜狗,一如我溜小孩,用自然景物打發夏季孩子的煩躁。有情侶攜手耍浪漫,有家庭成員一起戲潮,有精力旺盛的男孩打沙灘排球,有一群高中生拍攝影專輯,更遠處有人在烤肉聚餐,傳來煙燻碳烤的陣陣香味,或是什麼事都不做,純粹放輕鬆做日光浴,趴著曬太陽。
這個半月型的潔淨海灘,左邊是海港,越過堤防可以看見停靠得井然有序的私人遊艇,還可以人車共搭渡輪到對岸小島。右邊是海邊旅館或住宅,櫛比鱗次又色彩鮮明,當夕陽的金光投射下,有種金碧輝煌的絢爛感,像海市蜃樓的夢幻卻是可親近的實體。
*
以前高中讀外國地理,介紹「地中海型氣候」,我無法想像外國人為什麼要光著身子曬太陽?在台灣夏天去海邊,陽光像是火爐般炙熱的烤人肉,黏呼呼的汗怎麼擦都擦不完,冬日的海風陰冷狂暴,像是魔界派來的惡魔,不懂海要怎麼親近?
某個住在威尼斯海邊的朋友,把海邊巷子的房子拆掉重建,請我們去參觀新居時,發現她家的玻璃比牆佔的面積還大,全年幾乎不開冷暖氣。她得意的說:「日光就是最好的心情寫照了,更何況這種地中海型氣候是冬暖夏涼,冬風是暖的,夏風是涼的。」
這朋友隔著落地窗指著隔壁巷子的某棟小宅說:「據說那棟是影星茱莉亞勞勃茲買來渡假的小屋。」難怪有錢人喜歡住海邊。
後來這朋友又搬到日落大道盡頭的大樓,客廳朝西,美其名是每天住日落大道看日落,太平洋早晚風光盡入眼簾。她抱怨說:「大樓一個月的管理費是八百元,包含所有中央空調的冷氣,可是我不愛空調,每天照樣開窗吹海風。」
南加州的海灘如此迷人可愛!上個月有朋友從紐約市跑來這海邊戲水,還盛讚不已呢!
如果沿著海灘散步,往南走到水晶洞,附近是好萊塢拍電影,營造夏威夷海灘的場景。如果在大螢幕裡都可以騙廣大的觀眾說:「這裡是夏威夷」的話,那我也可以催眠自己:「到這裡比到夏威夷還近了。」
只消開車二十分鐘,不用買機票,不用開長途車,只花停車費,享受玩海灘就回家(一如回飯店)洗澡睡覺。我只好安慰養傷的老公說:「只要心境在渡假,到哪裡都是在渡假。」
*
老公醉臥沙灘,遙想那年夏天,等著把論文寫完就沒事了。每天下午和室友彼得就往聖塔摩尼卡海邊去衝浪。兩人煞有介事買了小衝浪板試玩,被譏為是小孩玩意兒,不甘心受辱下決心要當正港的海灘男孩。
彼得在車頂上裝了支架,以利冬天載雪橇,夏天載衝浪板,買了防寒衣,兩個人曬得像是黑人似的,只露出兩顆白眼珠。
有一天,兩人興沖沖地告訴我:「我們已經學會衝浪了,你要不要來看我們的海上英姿?」
所謂英姿,也只是瞬間在衝浪板上危危顫顫站三秒鐘,就不知為什麼落海了。
老公從海水裡衝上來問我:「你看到了吧?」
我支支吾吾說:「有嗎?太快了,我剛剛眼睛在瞄另一個人。」
等大兒子出生後,衝浪板就閒置在車庫;小兒子出生後,我建議老公說:「與其閒置衝浪板,不如把它改裝成蹺蹺板,兩個兒子坐兩旁剛剛好!」
老公大叫:「你知道這衝浪板有多貴嗎?」
*
夕陽西下了,渡輪進港了,人潮漸散了,海風涼得如鬼魅棲身,孩子換好乾淨衣服,冷得發抖,趕緊套上外套,收拾回家。
小兒子問:「下星期我們再來時,可以帶玩沙工具嗎?」
我建議大兒子說:「你可以繼承你爸爸的潛水衣和衝浪板了。」
他人是出國享受海灘的夕陽,我們只算土著去海邊小公園而已,就享受到世界級的海邊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