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鹿蹤跡 7-16-2010
說真的,去黃石公園前,我還搞不太清楚moose、elk和deer 之間有何區別?除了梅花鹿有白色小花點很容易認出外,對我來說,鹿就是鹿,甚至有些鹿和羊都分不清楚,尤其是遇到母鹿和母羊時,更是「指鹿為羊」。
來過一趟黃石公園之外,只能大致分辨三種鹿的區別。
大致的說:駝鹿(moose)是體型最大的鹿,鹿角成扇狀分岔。糜鹿(elk)的鹿角成樹枝狀分岔,在雪地生長的是馴鹿,鹿(deer)的體型較小,依地區又分成很多種類。
*
我們第一天住在傑克森小鎮,終於感受到美國中西部的大遼闊!
那種把旅程在地圖上畫出直直的一條線,往天涯的盡頭開去,直到夸父追日的盡頭才終止。
沿途盡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致,沿途是了無人跡的鄉間,開了許久的車子才見到對方來車。用一個長長的午後穿過綠地毯似的大牧草原,才終於看到聚集的小鎮,看到熟悉的連鎖店招牌。
第二天我們去拜訪鎮上的傑克森鎮廣場,這座廣場位於市中心,建於1960年。它最大的特色是四方入口都是以麋鹿角(elk)堆砌成拱門形狀,乍看壯觀。
每年冬季約有7500頭鹿到糜鹿庇護區過冬,翌年春年,公糜鹿的鹿角會自然脫落,由當地的男童子軍撿拾鹿角,在每年五月拍賣鹿角,日積月累堆疊成這具有地區特色的成品。
*
我們走的山路穿過大提頓國家公園,心想既然是到國家公園了,越是靜僻處,越有奇蹟發生。
果然,小小的羊腸小徑還會塞車,我們下車查看,竟然看到一對駝鹿(或稱北美麋),其他遊客指著不遠的沼澤地,用無聲口語說:「Moose!」。
明明聚集了一群遊客,每個人的相機鏡頭一個比一個長,現場一片靜寂,彷彿某個盛典正要開始似的,遲遲不見開幕式,只有一公一母的駝鹿在水澤邊覓食。
公駝鹿那雙傲人的扇形大角自是吸引眾人的眼光,快門按個不停,每個人都想捕捉最佳鏡頭,最好能像國家地理雜誌一般。
這真的不難拍,這對駝鹿乖乖的覓食,慢慢的擺姿勢,無視眾人獵豔的鏡頭,更何況駝鹿離我們很近,近到可以聽到人類的悄悄話。
相對於公駝鹿的搶眼鹿角,母駝鹿遜色許多,長如馬嘴的頭部,皮色黯淡,身形略小,在另一邊的水澤低頭覓食。
在這樣青青水澤邊、一對駝鹿、幾許遊客,人與獸的安祥共享這片寧靜,如詩如畫。
*
在大提頓國家公園有一處山谷是鹿群保護區,每年冬季約有鹿群聚集過冬。有一年鹿群太多,水草不夠吃,幾百隻鹿群因為糧草不足而餓死。後來大提頓國家公園管理處決定在春天撿拾鹿角,將賣鹿角所得的費用來購買冬季糧草,以此保護鹿群。
我聽了這由來,心想:「唉,最終還是要靠賣鹿角維生。」
*
隨後我們在蛇河(Snake River)渡口找遊客中心時,小敬眼尖發現樹叢有一隻鹿(Deer)在吃嫩葉,看看毛色灰暗,應是年紀大了。
我們近距離觀看鹿,鹿不但沒驚慌逃走,還逗留一會兒,鹿的眼睛溫柔而美麗,像是善解人意的山中精靈。
*
第三天在黃石公園看瀑布後,我們故意跟著一輛國家公園導覽車,看瞧瞧他們專業代客參觀的路線。才跟蹤沒一會兒,就遇到大塞車,大家都棄車往山坡走去。
這樣的塞車狀況,立刻驚動公園巡警,用無限對講機趕來一個保護糜鹿的巡警,要求遊客和糜鹿保持安全距離,並不要驚擾糜鹿。
糜鹿當然不知自己的出現像是天王巨星的風采,可以驚動眾人,還要出動保鏢護送,逕自低頭吃草。
從鹿角的分岔看,這隻糜鹿約有六歲大,誇張的鹿角在不格鬥時,看起來就很美麗的裝飾品,難怪會惹來殺身之禍。
在每日清晨或是黃昏,在草地上、在水澤邊、樹林裡看見鹿群的機會非常多。
鹿群的出現,給草原跳動的靈氣,也給人祥和寧靜的欣賞機會。
*相關文章:
史大在大提頓國家公園拍到一隻黑熊追一群鹿的精采鏡頭。
請看:逐鹿草原之黑熊來了!
*
相關資料:百度百科
1.驯鹿和麋鹿在外形上的区别较大。麋鹿是尾巴最长的鹿,驯鹿的尾却极短。麋鹿的角好似没有眉杈,各杈皆向后发展,驯鹿却有非常复杂的向前生长的角杈,而且它是唯一雌雄皆长角的鹿种。在体形毛色上也有不少差别。
二者唯一相同之处,就是蹄子扁平宽大,间距较宽,悬蹄发达。这是因为麋鹿原来生活在沼泽和湿地,而驯鹿则长期活动在冰天雪地,二者都需要这种类型的蹄子。
2.驼鹿是世界上所有鹿中个体最大,角 也最大的鹿。头很大,脸特别长,脖子非常短,鼻子肥大而下垂,喉下有肉柱,上有许多垂毛,躯体十分雄壮短粗,四条腿却又细长得不成比例。
雄鹿的角与别的各种鹿的角形状都不同,不是枝杈形,而是扁平的铲状,中间宽阔似仙人掌,四周生出大量的尖杈,最多可达三四十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