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result for 十字架下的校長

十字架上的校長  4-14-2018

一直覺得張醫師有某種神奇的特質,我竟有說不出,也形容不出來的口拙詞窮。

我們在同一個讀書會,卻不太相熟,我總是遠遠地景仰她,卻不敢多言,彷彿她在天,我在地,是有天壤之別的距離。這距離無關乎尊卑貴賤,無關名利職業,就是一種靈性。

*

某次我舉辦一場食品安全的演講,第一個準時出現的高大儒雅的男子,找個位子安靜坐下。我立刻上前招呼,笑問客從何處來 ?

男子低調地說 : 【我太太是張醫生,她今天去參加小兒科醫學會,無法分身前來,特命我前來聽演講,回去向她報告。】

我再問之下,這男子是赫赫有名的腫瘤科黃醫生,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正因為我的有眼無珠,對待高人反而有一種劉姥姥的天真,不以世俗眼光看待。

閒談中黃醫生說 : 【 我太太是我們醫學院中的佼佼者。】言語中難掩恩愛,我感覺這位先生對太太有種無比的敬佩之意和愛護之心,這樣的愛在中國婚姻中很獨到,細水長流卻又溫潤含光。

我當下沒搞懂故事細節,也不方便探人隱私。只是請求黃醫生當日可否在演講結束前,以腫瘤科醫生的專業作結,分享飲食和癌症的關聯。黃醫生當場答應,演講末了,來一場即席演講,不誇張飲食的因果關係,也不恐嚇癌症的恐怖,只是平常心、自然心,教大家如何健康生活。

*

今年讀書會有一場張醫生的演講【鐵血與音符】,談的不是她的小兒科專業,而是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歷史與民族性。

我聽聞有幾個朋友不畏路程之遠,願意帶小孩去海邊的城市看病,對於張醫生的細心看診、耐心衛教和專業知識非常敬佩。言僅止於傳說,卻從未有機會接觸她本人,我以一片空白的單純開始認識這個人。

一旦聽她演講,當下折服這是個絕頂聰明,條理分明,卻又韜光養晦的人。她從上網買一本有蠹蟲的老書說起,那樣的坦誠,那樣的用功,把一本書的導讀當成正經事在做。那網路上買來的【 蠹蟲】,本來是一個笑話,台上人說著,卻少有上台表演者的那種說學逗唱,台下的人笑了,卻沒有張狂放肆的笑聲。我覺得納悶,卻不完全懂。

讀過這本【鐵血與音符】,倒看70年前的歷史,始作俑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惡有惡報,對於屠殺猶太人的諸多殘忍卻被寬恕原諒。戰後的盟軍給德國人一個機會,從教育文化開始重新學習,以德報怨,後來中國也以德報怨。到了2017年的讀書會,歷史又如何看待呢? 讀書會的人又如何討論這本書和這段歷史呢 ?

不只是張醫生導讀完這本書,黃醫生也介紹了德國的醫療與教育,分享他們從德國旅行歸來的所見所聞。大家當然對她的口才佩服得五體投地,透過張醫生的導讀,我對過去的希特勒和現在的梅克爾總理,才更能理解這樣的民族性,為何能在一片歐盟經濟危機中脫穎而出,成為濟弱扶傾的領導者,我才懂得用另一個角度看待歷史。

*

一直傳聞有一本書叫【 十字架上的校長---張敏之夫人回憶錄】,我已經列入回台必買的書單。

終於有好心人借書給我,我迫不及待一天看完,心卻沉了70年,好沉好重好苦,悶得喘不過氣來,我一度還得放下書去做別的事,才能調整心情再回到書的情境裡。我看的是一本書,書裡的主角經歷的卻是不可思議,天理不彰的人生,在死蔭的幽谷裡吶喊也沒有回應,從山窮水盡熬到柳暗花明,如何在強權壓制下屢得天神庇佑。

這八千多名從山東逃難到澎湖的師生,躲過多少子彈,看過多少死亡,忍受多少惡劣的環境和飢餓,那年代九死一生都逃過了,卻逃不過小人陷害。羅織罪名何患無辭,欲加之罪無須證據,誣陷忠良只為自己仕途,小人得志卻沒惡報,怎麼和我們讀過的儒家思想皆逆行 ? 我邊讀邊氣,那書中的人怎麼挺得過 ?

張敏之夫人王培五以口述者見證這段歷史,她的語氣不卑不亢,不怨不怒,一再引用聖經的經文勉勵自已和孩子正面向前行,【 唯有考上大學才能出國 , 唯有出國才能申冤 ! 】天無絕人之路,只有讀書才能脫貧,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孤兒寡婦像是上帝應許的七顆麥子,輾轉到了美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不是為了報復或是報仇,而是為了公理和寬恕,爭一口氣也活到苦盡甘來。神給這家人異於常人的人生,讓世人見證基督教徒的使命。

張敏之校長罹難時正值盛年 ( 1907-1949年,得年43歲 ),五十年後才得到平反, 一如舊約聖經所言 : 【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 : 將殘的燈火,祂不熄滅。】這些曾受苦受難的人們,變得更寬厚更博愛,活出更寬闊更博愛的人生。張夫人自17歲成為基督教徒,靠著堅定的信仰走過大風大浪大悲苦,對宗教抱持著【 信而不迷】的態度,包容孩子的宗教觀和政黨選擇、以愛祝福孩子的婚姻選擇。在書中第32章張夫人以【最大的安慰】,說出她的處世智慧及家風傳承,難怪一門豪傑,在各行各業表現傑出。

天神保佑讓張敏之夫人活到104歲 ( 1910-2014 ),活得夠久,記憶夠強,有生之年看到洗刷冤屈,真相大白,看到兒孫成群,皆幸福美滿。報仇是人性,寬恕是神性,這家人沒有報仇,反而在  神的帶領和守護之下,見證神性的偉大。這一家人表現出愛與寬恕的胸襟,落實在回饋社會,有生之年貢獻自己的才能,這才是張校長畢生奉行不悖的人生典範。

*

提及戰後教育,不可不提沉冤50年的【澎湖713事件】,這樁牽連最多受害人數的白色恐怖事件。在本書的最後附錄有【 山東流亡學生名人錄 】,如果沒有當年張敏之校長爭取流亡學生的受教權,挺身而出,如何成就這些學生日後對社會國家的貢獻卓著。張校長以有限的生命,創造更多繼起的,王培五老師終生為人師表,作育英才,皆是百年樹人的典範。

我看完書,終於懂了,我初見張醫生覺得她身上有一種不易近人的【 矜】,謹言而慎行,我才能瞭解她這一生,以多麼完美的道德標準鞭策自己不辱父命; 我才懂得為什麼身邊認識張醫生的人,對他們ㄧ家人的尊敬,是高山仰止,與日月同光。

 

 

*維基百科 : 張敏之校長

*推薦好書 :  十字架上的校長--張敏之夫人回憶錄,2000年文經社出版

*連結文章 : 美滿人生-—洛杉磯慈濟義診中心黃昭碩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