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音痴媽媽的告白


                                                                                                             11-23-2008


 


 


我以前沒學過鋼琴和音樂,可以怪是父母沒栽培;現在我陪小敬從親子音樂初級班開始上課,沒多久,我就知道自己沒救了,真的是沒音樂細胞。


小敬的音樂啟蒙很慢,六歲才開始。我們考慮到他手指小肌肉尚未發育完善,加上五歲時的他,英文聽力也不算好,我們靜心慢慢等,在等待他的成熟。


 


開始時,他也是搞不清楚狀況,看見音樂班的同學嘻笑玩樂,跟著帶頭起鬨。我曾當過老師,明白老師最辛苦的不是教學,而是管理班上秩序,一旦將精力花在維持班上上課情緒,而不是教學品質時,那還真是心力交瘁,師生都沒互動學習的樂趣。


所以小敬最初在課堂上胡鬧時,我幾乎是一路「表演」生氣,一路從音樂班罵到家,讓他知道下一次若是在課堂上胡鬧,不但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受教權,也白白浪費父母的錢,我可是火很大的!


 


第二步,要訓練他養成每天練琴的習慣,這真是不容易。每個人都是貪逸惡勞的,每個小孩都是愛玩的,誰願意犧牲玩樂的時間,坐在琴椅上乖乖練琴呢?一開始練琴時間到了,小敬總是要「盧」我,還三不五時大哭一場,以示抗議。


我這鐵石心腸又鐵面無私的媽,調好計時器,讓他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說:「規定就是規定,不然我們就不要去上音樂課。」他當然不願意放棄,只好乖乖練琴,每天同一時間,該練琴就是練琴。


天天練琴,一星期重複下來,自然而然手指頭就純熟多了。上課時,他得到讚美的機會多了,孩子自然有成就感,有成就感自然有自信心,有自信心自然會愛上音樂,這是正面的循環。


我這音痴媽媽,雖然不懂音樂,至少可以善盡督導的責任。


 


八個月過去了,他從音樂班第二級跳到第三級。第一天上課,我們興沖沖去上課,當場傻眼:這一班的小朋友已經把第三級的課本全上完了,換成第四級課本。識譜能力極佳的小敬,拿起借來的課本跟著一起彈,老師發現他可以跟得上,就讓他直接升上第四級,他自己在家補上第三級的課程。


還好,我們家來了一個救星----靜芳阿姨。靜芳阿姨以前是朱宗慶打擊樂團的老師,從小讀音樂班一路上來,根底深厚,她暑假時住我家一個月。


每每小敬在練琴時,靜芳阿姨在房間裡聽到節拍不對勁,立刻衝出房來,坐在一旁盯他,一一注意樂譜上的小細節,一個都不能錯,重複練琴到她滿意為止。


有人對我兒子如此嚴格要求,我求之不得,心中充滿感激,嚴師出高徒勝過名師,尤其是在學節拍的階段,能遇上好老師早晚兩次叮囑,小敬也養成早晚練琴的好習慣。


我用羨慕的口吻對靜芳說:「多好啊!你可以自己教艾瑞克鋼琴,都不必找老師花錢了。」


靜芳無奈的搖搖頭說:「錯錯錯!艾瑞克覺得他這輩子再怎麼努力,鋼琴也不可能彈得比媽媽好,乾脆選小提琴,如此下來,我們還是要花錢請老師教小提琴。」


 



 


我的朋友是個專業鋼琴老師,她最多時有將近三十位學生,我問過她:「你教自己的兒子鋼琴嗎?」


她回答:「我教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送給別人教。如果我要指導我的孩子鋼琴,他只會意氣用事的否定,學習成效很差。」


連鋼琴媽媽都無法教自己的孩子,我這音痴媽媽又如何能教。


小敬練琴時,我只會說:「好像哪裡怪怪的?」


小敬回答:「哪裡?」


「就是怪怪的。」偏偏我也不能指明,到底是哪裡?怕是教錯了,乾脆全給老師指正,免得外行指導內行,誤了孩子。


 


於是,小敬每天放學了,吃過點心,洗過手,下午三點半,設定四十分鐘的計時器,開始練琴。練完,吃一顆傑利豆,鼓勵自己好棒。晚上七點半,吃過飯,洗過手,設定四十分鐘計時器,開始練琴,練完,吃一顆小糖。天天如是也,習慣成自然,自然成習慣。


小敬在練琴時,「剛好」我都在忙,在忙講電話、在忙煮飯、在忙打掃、在忙整理,甚至就此活生生在沙發上昏倒了。等到音樂停了,我才大夢初醒說:「喔,彈完了喔。」


我曾經勸過小敬:「既然你已經上了辛蒂老師的鋼琴家教課,我們就停掉三葉音樂班,好不好?」


他拗著說:「我兩個課都要上。」


我又勸說:「你上兩個鋼琴課,練琴會很累的。」他固執得很。他既喜歡和音樂班的同學一起成長學習,又折服於辛蒂老師的嚴格訓練過程。


 


上三葉音樂班時,是我這音痴媽媽最漫長的等待。當每個媽媽一一指著音符唱譜給孩子彈時,我有種靈魂出殼的超脫,開始冥想神遊。眼睛看看天花板、看看地毯的花紋,再看看手錶,觀察每個人,一堂課下來昏昏欲睡、哈欠連連。怎麼跟小時候上音樂課一樣沒長進?


所以安娜老師也知道,我對音樂是「七竅通了六竅」,小敬學音樂學得好,鋼琴彈得全班最好,都是他的造化。


後來,辛蒂老師也知道,我其實是不太管小敬練琴的內容,辛蒂老師乾脆把學習重點和每週練琴進度,寫在筆記本上讓小敬看。這下子,更樂得我這音痴媽媽輕鬆快樂。


 


有一次三葉音樂班的安娜老師在上課時,故意對全班說:「我剛才知道一個秘密。」然後他請小敬上台,問他:「你一天練琴多久?」


小敬說:「四十分鐘。」


安娜老師又問:「一天幾次?」


小敬說:「兩次。」


媽媽們立刻回應說:「是一天二十分鐘兩次嗎?」


我細細聲回答:「是四十分鐘兩次,共八十分鐘。」


又有媽媽說:「怎麼可能?我們連一天練二十分鐘都坐不住,怎麼可能彈琴四十分鐘?」


又有媽媽說:「那他每天練八十分鐘,哪有玩的時間?」


安娜老師知道引起騷動,說:「難怪克里斯在這一班學的進度太快了。」


在我們家,「玩」不是天賦人權,而是要靠自己「賺」來的。小敬每天做完功課,才會賺到玩樂時間,晚上六點到七點的一小時裡,隨他自由,努力之後極度放輕鬆的快樂。


 


在我們家,願望也是要自己賺來的。小敬很迷樂高,他想好要買什麼樂高,我帶他去樂高店看好他的禮物和價錢,然後回家努力賺彩票。


我們家的貨幣單位是彩票:寫一頁中文功課是一張彩票,讀三十分鐘故事書是一張彩票,練琴三十分鐘是一張彩票,寫一頁學校功課也是一張彩票,做一件家事算一張彩票……,集五張彩票可以換一元,等錢存夠了,就可以買他喜歡的樂高了。有一次,小敬為了趕快換到樂高,兩天之內自己趕完一本樂理作業,哇!潛力盡出,程度大幅躍進,功力大增。


正所謂「鳥為食亡」的道理,他為了心愛的樂高,自然而然養成自動自發的學習習慣。留下一個懶媽媽,只要在一旁發彩票就好了。對孩子,我謹守「說話算話,賞罰分明」的原則,就不必累死自己。


 


我請教過辛蒂老師,像我這樣的音痴媽媽,如何能幫助小敬學琴?當年辛蒂老師的父母又是如何幫助她,從台灣的音樂班直接考上美國的茱莉亞音樂學院?


辛蒂老師說:「我的爸爸媽媽都是音痴,我們家只有我看得懂樂譜,我爸爸每次聽我彈琴都會睡著。我媽媽的工作就是幫我付學費和當司機接送上下課。」


如此說來,好像是我的工作,或許可以為我的音痴脫罪。


我又問辛蒂老師:「你覺得學音樂要有天分嗎?」


她說:「與其說要有絕對天分,不如說要有絕對努力練琴的基本功。」


回過頭來,我還是要告訴小敬「勤能補拙」的道理。


 


難怪我有個會彈琴的媽媽朋友說:「我兒子初學琴時,我一聽到他亂彈,都快要抓狂;只要他彈錯,我一定指正。沒多久,他的學琴興致跌落谷底,再也不肯彈琴了。」


如此說來,小敬有個音痴媽媽,因禍得福,也是一件幸運的事。


小敬曾經很驕傲的說:「媽媽是我們家中文最厲害的人,爸爸是數學最厲害的人,而我是彈鋼琴最厲害的人。」沒錯,我們家沒人會彈琴,小敬是唯一的第一名。


 


我問過葛麗絲老師:「你的女兒四歲了,你開始給她音樂啟蒙了嗎?」


葛麗絲說:「學鋼琴,不是說學就會成功的。有些孩子會唱歌不會彈琴,有些孩子會彈琴不會識譜,有些孩子會識譜但是聽力不行,有些孩子會識譜、聽力又好,偏偏記憶力不行,有些孩子記憶力好但是音感不好,有些孩子喜歡音樂但是雙手協調能力不好,有些孩子彈得很好,但是家裡沒錢可以栽培他學琴。」


小敬就是屬於那種喜歡彈琴,但是不喜歡唱歌的孩子,每每唱歌時,就擺出一副臭臉,噘著小嘴細細唱歌的人。


所以在音樂領域裡,沒有人是完美的;能出類拔萃的人,都是幸運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