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al 摔跤吧 ! 爸爸  9-8-2017

Dangal 摔跤吧 ! 爸爸 ( 也有人翻譯成 :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 是一部印度電影。從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出印度電影工業的轉型和進步。

以下是YouTube 的試片 :

以下是維基百科的簡介 :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前言 :

劇中的說話者是第三人稱的堂哥,以堂哥的間接參與敘述兩個堂妹的故事。

影片中的爸爸曾經是國家級的摔跤選手,連生四個女兒,受盡村人嘲笑。對於後繼無人,大有壯志未酬之感嘆。某日女兒把鄰居大男生打到鼻青臉腫,他突發發現一線希望,覺得女兒是天生摔角手,決定要花一年來訓練兩個女兒,並且和妻子約定不要插手。

我要說的這部電影給我四個層次的感想 :

第一層面 : 非自願和自願的覺悟

最初期爸爸的受訓中,嚴格規定早上五點跑步,體能訓練等,都讓女兒吃足苦頭,尤其是出現印度歌舞式的幽默歌詞,通俗而戲謔。

為了達到訓練目標,女兒改穿T恤短褲跑步,從素食者改成吃雞肉,還剪去美麗的長黑髮,父親在農田自製泥土地摔跤場等,可想而知女兒的百般不甘願和內心咒罵,反抗無效又不得不遵從。

直到某次參加完好友的婚禮,14歲的小新娘說 : 【我這一生注定要相夫教子,和鍋碗瓢盆為伍,擺脫不了一生的命運。】此話讓天生不服輸的大女兒頓悟,她不想和ㄧ般印度婦女ㄧ樣這樣過一生,決定用摔跤打敗女人的宿命。

心念一轉,從外在的被動改成內在的自動,終於肯心甘情願好好練摔跤,再苦再累都能忍受。

這讓我想起我的大兒子 。當時找最好的鋼琴老師,每星期付最貴的學費,孩子心不甘情不願,規定練琴一小時如坐針氈,時間一到立刻從琴椅上彈跳起來。

後來他想學電吉他。在學校選修吉他,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樂器,在網路上自學如何彈奏,每天固定時間練習兩小時而不覺得累,和同學自組小樂隊每周固定車庫團練,還願意上台表演...。

這中間的改變就是自願和非自願的天壤之別。

*

第二層面 : 家庭式和國家級的差異

大女兒一路晉級到全國冠軍,進入國家體育學校,教練要求忘記從前所學,一切以教練為尊。

從一個鄉下女孩進入新德里花花世界,大女兒學會留長髮、塗指甲,吃炸物、逛街等青春少女的必經過程。大女兒見山不是山,覺得父親以前所教不合時宜,以驕傲之態回鄉對抗父親,一場父女之戰立見高下,父親的年老力衰,女兒的年輕力盛,一再的對比來製造戲劇的高潮。

比賽的晉級帶來層次的提高,自家土產不如國家級的眼界,大部分的人都想拋棄過去的陰暗。

*

第三層面 : 失敗和成功的高度

大女兒聽了國家教練的特訓,卻接二連三的失敗,她痛恨公開的失敗,卻無計可施。在二女兒的提醒下,向父親致歉,解開父女的心結。

比賽時,女兒明的要聽教練的指導,暗的是聽父親的戰法,教練要選手守局,父親卻要攻勢,背地裡更暗潮洶湧。

總決賽時,父親無法給大女兒決策,告訴她 : 【你必須打一場讓世人記得你的比賽,改變所有人對印度女生的觀感。】此言正是此劇精華所在。

關於成功與失敗,在於當事者本身的當下高度而定。如果大女兒在教練的指導下得冠軍,那教練就是絕對的對,父親就是絕對的錯,反之亦然。

現在的你處於成功,你會忘記所有曾經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並衷心感激曾經幫助過你的人;如果是失敗的人,怨天恨地,覺得所有人都對不起他。問題是 : 過去的事已經發生了,無法挽回,無法更改歷史了,而觀點卻一直在改變,高度決定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

第四個層面 : 教練不如父親瞭解兒女的長短處。

國家級教練非同小可,對所有選手和國家都是責任重大; 父親對女兒的瞭解是獨一無二,從小到大,從裡到外的全面性且盲點式,有時是無計可施,有時不得不易子而教。

父親比教練更能個別指導,更在乎女兒的個人成功,更在乎個人終生夢想的實現,更能為下一代的成功復出所有的榮辱代價,用自己和家人的一生去賭注,一如所有有名的運動選手,音樂家、鋼琴家、成功的名人等,同理可證。

說起我小兒子學中文的過程亦然。我瞭解他個性上的優缺點,不得不易子而教,一但送進中文學校就必須遵從團體的規範,必須服從老師的教學理念,ㄧ個班裡老師未必能因材施教,老師只要大家都做同一件事,不要小眾惹麻煩就好了,教出來的就是平庸之眾,無個人特色。

*

我最近接觸幾部印度電影,很是激賞,尤其是LION和Dangal ,都是取材自真人真事,動人且動心,在認識印度社經文化的過程中,很容易引起共鳴。

 

推薦電影 : L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