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雷尼爾山國家公園  10-17-2015

既然雷尼爾山的雪水都流成河到屋後了,既然每天進出河邊小屋都會看到雷尼爾山,我們當然要像日本人朝拜富士聖山一樣,去朝拜雷尼爾山。

從河邊小屋開當地小路到雷尼爾山國家公園(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只要一小時;可是我想去看雷尼爾山,已經想了N年,正所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我喚青山山不來,我向青山走過去。」

*

我最近又重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1995年爾雅出版社第19版。當真是二十年的老書,那心情真是溫故知新啊!隨著年紀漸長,讀書的領悟力更強化,也更多元化。

只是隨著年紀漸增,我身在開放自由快樂的美國社會裡,對於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很是不以為然,很不符合我們這種親子快樂遊。難怪我每次向小孩灌輸中華文化時,小華僑一副很不以為然的表情,說:「你都說中華文化以前很偉大,中國人以前很厲害,只是遇到戰爭,後來就.....。」哪個國家不發生戰爭?但是中國的戰爭總是國仇家恨,民不聊生,心態懷古卻無法發憤圖強。於是我家小華僑遂用邏輯推演來與我辯論,只要是說中文,他哪說得贏我?但他不甘心。

看了文化苦旅,會心疼那樣的過往和古蹟,會對文人的多愁善感,悲古傷今,感到十分沈痛和沈重,卻又無可奈何。下一代不能不懂歷史的傷痛,卻也沒義務這樣背負古人的傷痛行走一生,五千年的歷史有輸贏、有榮辱、有興亡、有成敗,但我們都來不及參與了。

這是我家小華僑看不懂、聽不懂、學不懂的文化,更何況是余氏觀點的「苦」旅。

*

既然是出遊,一定是樂遊,絕不苦旅,更何況是親子遊。

以美國兩百多年的年輕歷史,雖有成敗興衰,但這種民族大融合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又欣欣向榮。小孩喜歡聽歷史,擷取自己喜歡的觀點吸收,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用自己的玩法表達個性,但絕對不要附加他人古人罪人的沈重包袱。

美國的大山大水大氣度,讓遊客歡暢自在,沒有太多遺像供瞻仰,沒有太多古蹟可憑弔,沒有太多教化意義,沒有太多詩詞曲賦要背,遊客隨興看看說明告示牌和導覽影片,如果有導覽員就更生動有趣了。國家公園很少以悲苦蒼涼的姿態引人同情或是深思,一家老小就是快樂地享受眼前美景,安於當下,大家都是樂遊國家公園,很少自找苦遊。

當我們說要到終年戴著白帽子的雷尼爾山時,小融問:「山頂長什麼樣子?可以爬上去嗎?」

雷尼爾山也不是說你想見就見得著,視天氣狀況而定,有時雲霧繚繞,半遮半掩,就是暗示著遊客:「下次再來吧!」

我有朋友去過兩次雷尼爾山,不是遇到下雨,就是遇到下雪,拍出的照片不如明信片般,山在湖中,湖上有山,雪在青山上,山在藍天下,大失所望後大嘆無緣。

*

雷尼爾山近在眼前,當天我們開車慢行,蜿蜒上山。

我們原本對華盛頓州種滿大樹充滿新鮮感,以為聖誕樹不是從華盛頓州來的,就是從奧勒岡州來,我們已經很親近聖誕樹的家鄉了。但是從阿拉斯加一路玩下來,山見多了,樹見多了,又正值盛夏,單純的樹種造化出單調的景色,濃綠相間的森林景觀變化不大,孩子一見到滿眼綠,睡意就來了。

第一站下車,路邊乾涸的小溪可以看見遠處的雷尼爾山頭皚皚白雪,根據一旁的導覽員說起,曾經某年的洪水沖刷,一度改變地貌,後來還有手工步道。我們隱身在森林裡行走,看見大樹幹橫陳林間復又長滿蕨類植物的事實。這很難發幽谷思情,因為這樣的景象我們也看多了。

第二站到了納瑞達瀑布(Narada Falls),從停車場走下五分鐘步道,日正當中,陽光照到瀑布上的蒸騰水氣,蒸騰出一道紅及一道霓,我喚孩子趕緊來拍一張「到此一遊」的照片,卻被周圍更多強國的語言淹沒,本應該靜靜賞景,觸景傷情一番,卻因為太熱鬧、太喧嘩、太擁擠,文思全飛散成水中泡沫。

小孩看看雷尼爾國家公園的地圖,再看看每到一個國家公園一定要蓋印章的國家公園的護照,無聊表情全寫在臉上。

我覺得最有教育意義的國家公園才是真正的名山勝水,更何況美國有這種世界級的國家公園多得是,頂多就是多開幾小時或是幾天車,多花點油錢,一旦看到美景當前,保證勞累全消。今年歐巴馬總統還頒佈家有四年級的孩子,憑成績單或是身分證證明可以全家免費暢遊國家公園,託小融的福,正是天時、地利、人和。

可是小孩不買單,嘟著嘴說:「為什麼我們每年去玩的背景,不是某國家公園前的地標,就是在瀑布前、大樹下、岩石旁、溪湖邊,青山底、白雪堆中呢?」

那不然呢?去國家公園不多是看這些嗎?畢竟世界級的清泉瀑布,青山白雪、紅岩古樹都是經過百千年的考驗啊!

*

蜿蜒半個山頭前進,雷尼爾山真的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終於到了雷尼爾山的遊客中心(Henry M. Jackson Visitor Center)

,如果只想走一條印象深刻的紀念步道的話,我們選擇往天堂走Wonderland trails。

我看了一下導覽影片,季節對時,四季分明時,冬雪秋紅,春殘夏綠,美則令人流連忘返。為了這美景,蘇家人辦了年票,月月來,季季來,景觀不同,感受也大大不同。

現在沒有夏天野花盛開,也沒有秋葉翩翩,眼前的白雪像是有種魔力似地召喚遊客魚貫上山,沿途偶有花栗鼠和野鹿來作伴。本以為是白雪,原來是融化的冰河,還不時傳來冰河崩落的巨響;本以為是冰山,原來是休眠的火山,地上的岩石就是證據。

可能是高山氣候,太陽熾熱難擋,空氣稀薄冰冷,我爬起山竟然覺得吃力而難以呼吸,喘得說不出話來,像把整個心含在口裡,砰砰作響。而兩隻猴孩子一蹦一跳,早在前頭喊:「媽,你看!這裡好漂亮。」

我的最大能耐在冰河前就止步了,淪為大樹下看管行李的大媽。小敬和爸爸一不做、二不休,不知哪來的勇氣和蠻力,一鼓作氣衝上山頂;留下我等得天長地久,眼看雲霧在我頭頂飄來又散去,眼見冰河崩落又雪水漫延。久等無聊,我和一旁遊客閒聊,某遊客說:「我住在華盛頓州十餘年了,今年乾旱最嚴重,很多湖水都見底了,很多地區都有山火。」感覺我沒逃開乾旱山火的加州。

我和某導覽員閒聊,導覽員說:「你運氣真好,今日天清氣朗,你看得到遠處的灰黑色光禿禿的山頂嗎?那就是聖海倫火山!」我附和說:「明天我就是要到聖海倫火山!」

等~等~等~,等到我從天堂跌到地獄,只好和小融回遊客中心等小敬。感覺一世紀過後,父子下山了。

小敬興奮地說:「我跑了四哩路,直衝攻頂,吃了一口冰河冰塊,發現冰河水是甜的,這才甘願下山。」

青春期真是精力旺盛,小敬僅穿著短褲短袖,逞一時之勇飛奔上山,遙望群山踩在腳下,還偷吃一口千年冰塊,保證小敬一輩子都忘不了雷尼爾山的Nisqually冰河冰塊。

*

雷尼爾山國家公園成立於1899年,是美國的第五座國家公園,終於被我們征服了,我們在國家公園護照上又多蓋一個印章了!

好個雷尼爾山!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到此一遊,拍照為念,吃冰為誌



官網:雷尼爾山國家公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