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才見缺憾 9-17-2014

一位朋友談及近日和女友分手,理由是個性不同。

朋友抱怨說:「她整天忙著合唱團、聽音樂會和下鄉服務,不肯和我一起打拼事業。只要賺到錢了,哪一項願望不能實現?」

語氣像個土豪,暴露出兩者的不速配。

*

這位和我年少一起交往的異性知己,我最是了解他,也只有我的開導他才聽得下去。

他忿忿說:「我沒學過音樂,還不是活得好好的?聽音樂會有比我還重要嗎?」

是的!沒學音樂的人多得是,大家都活得好好的。是的!只要你有錢,你要聽哪個音樂家演奏,或是哪個哪場演奏會都可以。

有錢可以買到世界上所有東西,唯獨品味買不到。

很明顯地,兩人層次有差別。為什麼相戀初時都說:「我們個性相合,在一起很快樂。」一旦出現差距就推托說:「我們個性不合,無法勉強。」

*

我安慰朋友說:「我們從小一起野大,也沒缺憾;但是缺少了一種團隊鍛鍊,或是一種經年累月的訓練,生命特質中缺少一種堅毅和堅持,越近中年,益發覺得隨著時間的推演,隨著金錢的累積,隨著世代的演變,少了從古至今的連結,這是人文、文化、音樂和藝術的共融,像烹飪要添加的重要調味,才能調和靈魂。」

朋友反辯說:「我也陪她去聽過音樂會啊,但是很無聊,差點睡著。」

我懂!我們可以買張票進場,我們可以靜坐兩小時,我們聽得出大致的好,但是聽不出精緻深遠的內蘊,我們可以裝模作樣,但是無法創造靈魂,那麼深層的蘊底是要與日月精華一起調養成就的。

我知道朋友有聽沒有全懂,我也是近日才有體悟,從小敬失而復得的學琴過程中,知道「過了二十歲,音感一去不復返。」

如果不是天賦異秉,不管是琴能補拙,或是錢能補拙,只怕將來有了錢,卻沒了最初的音感。

*

七十歲學畫,還可以是素人畫家,卻絕少聽過哪個人七十歲學音樂成大局?從小從學過樂器,玩樂陶冶之中,觸類旁通,都可以享受不同的樂趣。

我聽過一個六十歲開始學鋼琴的王媽媽,因為小時候家貧,後來忙於工作和生兒育女,一直無法完成學琴的願望。直到六十歲生日當天下定決心,報名學鋼琴,劈頭就問老師:「我現在學鋼琴來還得及嗎?」

老師反問她為什麼要學琴,她說:「趁我現在還沒有老年癡呆症時可以多學一點,以後孩子成家立業,若是忙得沒時間回家看我時,或是我的腳無法行走時,至少我可以坐在家彈琴自娛,打發時間。」

老師怎能不被她感動?老師怎麼能不幫她完成夢想?王媽媽認真的學了四年,今年真的如願以償在台上演奏,穿著夢想中的禮服,自信地在黑白鍵上彈出她的夢想,美美的,閃閃的,優雅的演奏著,等了一生,等著台下的掌聲如雷,只為她一人。

王媽媽學琴的出發點固然不同,但能實現夢想的精神真是令人感佩。

*

我的朋友還是不能懂,辯說:「王媽媽可以打麻將,也不會得老年癡呆症啊?」

我的朋友說:「我不會彈琴,但是打麻將也很快樂啊!」

是啊!人各有志。

我先生小時候學過兩年小提琴,一年伸縮喇叭,總因為課業因素而有志不得伸。他轉而成為音樂欣賞者,自己組裝音響,當工作壓力大時,當夜裡獨自思考時,聽音樂就能讓他思緒馳騁,紓解壓力。

有人打球、運動、跑步都好,個人喜歡就好!年少容易找伴玩,成家立業後要找志同道合的伴要天時、地利、人和,最難是夫妻老年為伴,若是步調不一致,沒有共同興趣,如何當老伴?

年少玩的花樣多,誰耐得了孤獨練琴?中年責任重,誰有時間練琴?老年時間多,誰有心思玩琴就不寂寞了,自然會引來朋友。

*

總是這樣,因為缺乏,才覺得難得;因為錯過,才覺得珍貴。

曾經的若有似無的戀情,曾經來不及實現的願望,曾經沒說出口的話,曾經就是曾經,錯過就是錯過,到了中年更覺得缺憾。

還好,不是老年的遺憾,一切都來得及,只有中悔,沒有後悔,猶未晚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