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 4-1-2014

小敬今年在中文學校選修了一門「中華文化課」,每個週日上完中文課後多上一小時文化課,目的是參加全美中華文化學術競賽。

課程配合美國學校的社會課「中國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教到漢朝,內容包羅萬象,課程深入淺出,老師用投影片說歷史故事,為了怕小華僑聽不懂全中文上課,家長都會在教室後一起聽課,以便回家幫孩子複習。

*

第一個月裡,我一看到上課講義,差點昏倒,這對小敬來說太難了,尤其要用中文背出中國的十四個鄰國。他果然也表現出沒興趣的樣子,一整個月都沒拿出講義來複習,但是好朋友都在一起上課了,只好繼續撐下去。

令人意外的是,這個文化課越上越精采,家長付出得越多,孩子的收穫就越多。這是學校第一次試辦文化課,徐老師是義工,很多參與出題的家長也都是義工,有心就能學得好。也不只是土生土長的小華僑在上課,有些從台灣移民過來的小學生正好可以銜接中學的歷史課,一旦有文化內涵,對學中文才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文化課裡沒有要求學生一定要會寫出答案或是看題目,比賽時是以搶答為主,能聽懂題目即可。我起先哀呼不可能的事,只要每天半小時複習,所有同學都把題型背得滾瓜爛熟,不輸我們當年在聯考時的精神。

  *

 不但有文化競試,還有成語比賽,參加學生以出生日期分級考試,至少在美國學校讀過五年中文學校的基本條件限制。在李老師循序漸進的課程教導下,六個月以來,每個學生都學了一百三十個成語,能出口成章。有時我在家用成語和小敬對話,他也懂言外之意了。

小華僑學成語會用英文標註自己記得起來的註解,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筆記,一說出成語就能解釋和造句,一造句就能插入成語。這要感謝七年級的李老師持之以恆的督促學生,每週小考都會考三個成語,兩個新成語加上一個複習舊成語,半年來看見師生一起努力的成果。

如果學中文只是平常的生活對話,欠缺文化蘊底,內容乏善可陳,如果不能出口成章,就無法體會語文的奧妙精深之處。雖然離下筆成文還有一大段距離,也算是一種補救學習,彌補小華僑在僑校學華語的有限資源。

*

就算不去參加文化競試,文化課的內容也很生活化。課程內容包含:

1從中國地理教起,介紹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傳承制度、秦始皇兵馬俑、漢朝到絲路。

2.中國節慶、習俗、民間傳說故事、十二生肖等。

3.教學生認識圍棋、象棋、和西洋棋的下棋法。認識綠茶、紅茶、烏龍茶的發酵不同。認識八大菜系、百家姓、稱謂等。

4.武術、六書造字原則、文字演變、書法、醫學、古代發明、唐詩等。

5.中國三大哲學思想派別、代表人物、著作及影響。

*

有一次,小敬突發奇想,對我說:「媽媽,我們家應該像老子一樣實行道家思想,讓小孩子順其自然的長大,你要無為而治。」

既然要抬槓辯哲學,我可是很樂意奉陪的,我說:「不!我們應該像秦始皇一樣實行法家,集權中央,嚴刑峻法,讓小孩守法有紀律,才能見到成效。」

小敬歪著頭說:「可是我們家好像是儒家,要孩子孝順父母,做事要有禮節,要和平相處、互相尊重,以家庭為先。」

等讀到漢代時,小敬就明瞭儒家思想影響中國之深的歷史淵源。

*

這堂文化課教得比我想像中更多,學生可以在中英雙語的學習下,比較美國學校教的中國歷史課之異同。

學生學中華文化課,是倒吃甘蔗,進入佳境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