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父親母親  2-22-2014

我把舊書捐到圖書館,又到圖書館借來別人捐的舊書。說是舊書都是寶,尤其在海外更顯得彌足珍貴;既然是舊書,也沒得挑書,借得到就是緣份,讀懂一本書的生命更是如獲至寶。

我最近借到2004年立緒出版社編選的「我的父親母親」上下集,以家族書寫記錄1900年後一百年間,著名文人及名人的家族故事共八十五篇,以「父親」為上集有三十九篇,以「母親」為下集有四十六篇。

*胡適&朱自清

其中有幾篇中學的課文摘要,讀到這本書裡我才看到全文,像是胡適的「我的母親」,才知道胡適的母親是後母後婆,侍奉大嫂、二嫂和五叔,因為人仁慈溫和,受盡委屈:了解全文後,才知道胡適娘的那一句名言:「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了」,聽起來格外淒涼,更懂胡適的格外爭氣。

朱自清的「背影」幾乎是課文全文,不同的是朱自清用「背影」寫父親,朱喬森在「談我父親的創作」中寫父親朱自清,用「風華是從樸素中出來,幽默是從忠厚出來,腴厚是從平淡出來。」

果然是「文如其人」的境界,這樣的 風範留給子女最好的家風。

以前課本老師沒提過的重要隱晦,在三十年後為人父母重讀此文,溫故知新,更懂其中真義。我現在才讀懂當初編寫課文的人,用意之深,當上「父母親」的角色真是千秋萬世。

猶記得去年中秋節時,我去尹伯伯家,他一臉驕傲的拿出過期的傳記文學說:「這本雜誌寫我父親的生平,算是最公正翔實,連我的家譜都考證得比我真切。」

尹仲容先生宵旰勤勞,肝癌過世時才五十九歲,一世英明,兩袖清風。牆上的黑白照片說得清清楚楚,艾森豪總統來台訪問時,蔣中正總統陪同閱兵,尹仲容隨側在身。

尹伯伯從不以此來誇耀他的父親,只有和熟近人談起時,孺慕情懷油然而生。

*溥儀

我之所以喜歡這套書,是因為在家族書寫中可以窺見最親密、最私密、最自然的親情。

比如在末代皇帝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中提到他生母的過世。原來是皇帝小時候(六歲)受盡太監欺負,溥儀回想起來童年宮中生活瑣瑣,肯定比清宮劇更具歷史價值。

溥儀想起十三四歲(應該就是皇帝的青春叛逆期),因為好奇穿了太監送的民國軍服和洋袜子,害得太監被端康(瑾妃)毒打;日後因為端康的嚴格管教,派貼身太監日日監管,引發溥儀的不滿,與端康發生爭執。端康責罰溥儀的生母和祖母,過了兩天,溥儀的生母吞鴉片自殺,端康惟恐溥儀日後當皇帝會報復才一改態度,從嚴管到隨和。

溥儀文末最後一句話說:「後來我和太妃們之間也恢復了母子關係(四個母親)。然而,卻犧牲了我的親生母親。」讀來特別感傷,皇天之下,后土之上,九五之尊,原來是個受人欺凌的孤兒,其中冷暖滋味,令人不勝唏噓。

清宮劇演來步步驚心,扣人心弦,真實的自傳讀來卻驚心動魄,萬般不由人。

*張學良&郁達夫

也是在歷史課本裡讀不清楚的細節,我才在這本書中看清楚「原來如此」。

張學良寫父親張作霖的自傳,原是個血氣方剛,為父報仇而畏罪逃走,又因避禍投軍,勦匪叛亂,屢建奇功。張學良在書中詳述張作霖被日軍炸死後幾小時,因失血過多而亡,遺言只說:「我要走了,不要告訴小六子(張學良乳名)。」如果讀懂這一段史實,就能懂張學良與蔣中正之間的立場。

還有一篇寫郁達夫,一般書中只說「郁達夫的第三任妻子是個只會說印尼話的土生土長的華人。」,至於細節是遺腹女郁美蘭的文章「聽母親說父親」中得知。

郁美蘭的母親說那天晚上八點,郁達夫如常吃過晚飯,和幾個客人在客廳聊天,一個印尼青年來叫人,郁達夫穿著睡衣和木屐,只說出去一下就回來了。擔憂的孕婦午夜陣痛,女兒出生日就是父親的失蹤日,一般文章只說「郁達夫在印尼答臘失蹤,屍骨無存,得年五十歲。

用郁美蘭的觀點來看最後的郁達夫,郁達夫四十七歲時娶小二十五歲的妻子陳麗有,這個不識字、只會說台山話和印尼話的妻子,只知道丈夫是個「讀書匠」,是趙豫記酒廠的老闆,卻不知道郁達夫是作家、是詩人、是抗日英雄。所以陳麗有回憶中的丈夫對妻子關懷體貼,對朋友慷慨解囊,對日軍陽奉陰違。

如果不是有後代,怎能如此傳述上一代不凡的一生?讀完之後,更懂以前老人家大罵:「不肖子孫,有辱家風」是何等對不起祖宗八代的羞愧事!

*林語堂

如果說溫故知新是一種心領悟,讀者可以從作者的文字間了然親情。透過林太乙的文章「念如斯」,得以一窺大師的家庭生活。

從林語堂廢寢忘食忙著編寫「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的最後幾頁,因為中風的初期癥兆住院。兩個月後,完成詞典,大女兒卻上吊自殺了,太太無法接受事實得了恐怖症,而後林語堂身心疲勞引起十二指腸脫垂。1975年10月10日過八十大壽,冠蓋雲集,好不風光;他卻有感於人生將近,常常悲從中來,不忍離世。生命如日薄西山,五個月後死於心臟病。

女兒林太乙永遠記得林語堂做文人的典範,一生追隨父親的文學腳步:「所言是真知灼見的話,所見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寫是優美動人之文。」

*朱西寧

朱天心寫「『華太平家傳』的作者與我」,正是追憶父親生活種種。

讀至朱西寧走前兩天,兩個女兒在醫院陪睡。朱天心瞇眼裝睡,想一窺死神,舉止像是小女兒和爸爸玩躲貓貓似的頑皮,她偷看到朱西寧在黑暗中鷹眼炯炯,似乎看到什麼,朱天心寫著:「那夜,父親在我的監視下不好離開。」

次夜朱天文念過聖經詩篇後淺眠迴避,天心覺得:「死是一件很私密的事,無法當著即便是女兒的他人面前發生。」果然在沈酣中離去。

我讀到此,覺得這一家人父女如此相知,連寫死亡都寫得如此輕巧自然。朱西寧的過世被朱天心寫成「父親是替我探路去了。他知道我怕黑、怕鬼、怕病痛、怕死。」所以朱天心把父親寫得不怕黑、不怕鬼、不怕病痛、不怕死的平和泰然,頗有仙人乘鶴的飄逸恆久。

這三十九篇的父親篇各有不同形象,佔最多的是用倒敘法寫父親從後事到生平,真情動人,細膩婉轉。因為喜歡這套書,特此記下我的讀書筆記,牢記天下親情之無所不在,亙古長存。

 

 

*推薦好書:我的父親母親,立緒出版社,2004年出版

*補充資料:郁達夫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