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途中  9-26-2007


十幾年前,我曾經出過一個作文題目給學生:「上學途中」,教學生以順序法來寫作文的開頭。


只見學生兩眼茫然的看著我,說:「都是爸爸媽媽開車接送我上學。」


我發現學生每天的生活只剩下學校、安親班、才藝班之間流連,,只是一個很累之後回去睡覺的地方


生活範圍的狹隘,生活經驗的匱乏,能寫出豐富靈動的作品,實在是強人所難。


 


輪到我的兒子要上學了,我也才明白家長與學生之間的為難。每天光是上下學接送就大不易,最最難之處,當然是時間。


早上要在車陣中趕上班上學,等到下課時間全市的家長都出動接送孩子,不塞車也難,尤其是此時都是警車值勤最繁忙的時段,要抓違規的人實在太容易了。


   


回想六年前,我們買下這房子,正是貪圖它的地利之便。如意算盤是:小敬走出社區正門就是小學,約莫離家百公尺再走三百公尺就是一所新建的貝克曼高中了


等到小敬要上幼稚園時,塔斯丁市政府因為沒經費建小學,便把地皮賣給建商,原地又蓋了密密麻麻的房子,我的老美鄰居氣得賣掉房子,乾脆搬到佛列斯諾谷地,去享受田園之樂。


 


我們只好轉到席斯峽谷小學,顧名思義,當然沒有真正的峽谷,而是隱身在一群住宅區裡的小學。可想而知,不會有大馬路讓人停車,上下課時間仍然是車水馬龍。加上這所學校辦校績優,附近年輕家庭多,學生由三百多人暴增七百多人,校舍增加九棟貨櫃屋教室,仍不敷使用,向隅的學生只好每天搭免費校車到其他學校上課。


學生多,停車位卻少得可憐,全校學校停車位加起來不到一百個,扣掉三輛校車,二十餘台腳踏車,和教職員停車位,所剩有限。


  


我這新鮮人的媽,常常搞不清楚狀況,在第一週裡連放學時間都抓不


因為學校規定:小學三年級以下必須由家長接送,四年級以上才可以自行騎單車上學,在上下學時段,警察會在校門口騎摩托車來回驅趕違規停車者並開罰單,偏偏學校只有一個入口,一線道的得來速車道,所有車輛都只能依序排隊。


為了要符合各種規定下,找出適合自己的接送方法,我這閒閒沒事的,便開始研究放學的幾種可能方法:


方法一


200  PM,從家裡人行道走路去接小孩,過一條大馬路,費時三十分鐘。


日正當中時,我可是全副武裝:大寬帽、墨鏡、球鞋、長袖衣褲、外加防曬乳和一瓶水。


方法二


220  PM早早便去排學校得來速車道龍頭,


缺點是:要原地排廢氣十五分鐘,萬一孩子的班級太慢出來,


我又得要再繞一圈,造成二度塞車。


方法三


220  PM出發,把車停在對面公園的停車場,再過馬路接小孩,


缺點是:好像也沒省多少時間,也不是什麼聰明點子


方法四:


230 PM去接小孩,停到路底的U型暫時停車路邊,再走進去接人,


缺點是只有八個停車位,慢一點就沒有了。


方法五


240  PM從家中出發,車隊已經排到紅綠燈口了,


像點漢堡一樣的得來速方式,我還得在車上等上二十分鐘。


方法六:


我牽一台腳踏車或是用嬰兒推車載滑板車走去學校,再讓小敬騎回家。


 


這些方法都費時費力,也高明不到哪裡,而且我每天更改不同的變因,一一做實驗,發現都有缺點。


唉,我突然羨慕起住在學校對面出租公寓的人,家長只要過一條馬路就可以來接小孩,沒有停車的困擾,甚至可以讓大一點的孩子自己過馬路回家,多麼省時省力啊!


 


放眼望去,不管來自各國的家長,大家對子女都是做牛做馬,孝心感人


能夠下午兩點四十分準時來接送小孩的家長,該如何中斷工作,或是放棄工作,即使讓安親班來接送孩子的家長,也是要付出金錢的代價。


 


觀學校附近環境時,意外發現一條跑馬道(是給真的馬專用的黃沙道),一條單車道,通向樹林深處。以我的方向感判斷,應該有一條捷徑可以回家,我想帶著小敬去探險。


 


我們沿著跑馬道走到底,然後向西左轉,果然通到一條人工河堤


這一條彼得峽谷步道很長,向東一直走,可以走向山上自然生態保護區


向西一直走,可以通向太平洋的人文藝術海灘,我家社區後門正好是居中位置,只隔一道圍牆。


於是小敬很開心的騎著單車,我當成是一種日常散步


此時一路上,竟然沒有一個人,一輛車,沒有一個紅綠燈, 只見幾隻野雁和水鳥慵懶的在草叢邊午覺,小溪清清淺淺的緩步慢流,偶有水燭、傘草、蓖麻子點綴期間,步道旁飄送淡淡的七里香,還有一棵熟悉的玉蘭花香。走累了,有樹蔭可以乘涼一下,口渴了,有飲水機喝口清水,即使豔陽高照,沿途也是涼風徐徐,風光無限。


 


這條步道也是我們御用的祕密花園之一。只是我們始終不曾走到盡頭,不知其中暗藏玄機。


週末時常見業餘的單車車隊像一群魚似的,以極其流線的身形,及流暢的車速呼嘯而過。我也會駐足和老先生、老太太就地聊了起來,有一次我遇見一個九十三歲的美國老太太,聊起她每天散步五英哩。


我常在黃昏清晨時帶著孩子一起散步,認識植物、觀察昆蟲和賞鳥,偶爾小孩發現路旁蒲公英的球絮,爭相嘟著嘴吹送種子飛上天,這遊戲可以讓他們樂上好一陣子。


今年春末,我發現一灘水塘育滿許多窩剛出生的加拿大野雁,小融愛極了這些大大小小的鴨寶寶,我們每天趁黃昏時帶一袋過期的土司來餵鴨子。


推嬰兒車的媽媽、溜直排輪的、跑步的、遛狗的……。


我發現這裡的運動人口真是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晨昏晴雨,這條小小步道充滿著動力與活力,靜態與動態之美。


 


回到家,小敬大喊:「我餓得可以吃下兩碗炒飯了!」


好小子!老媽給你帶營養點心和午餐到學校,你竟然可以撐七個小時只吃整整兩口三明治,連一口水也不喝,氣得我七竅生煙,無計可施。


這下子,讓你走得累死,總算胃口大開,不失為一個促進食慾的好方法。


 


隔天一早,我慫恿老公也陪小敬走路去上學。不然一個朝九晚七的工程師,終日面對電腦,除了絞盡腦汁的工作,根本沒時間可以運動。


小敬抗議的說:「明明我們有車子,為什麼還要走路上學?」


我說:「第一、我們可以省下油錢,還很環保呢!


第二、你可以練腿力,午餐才吃得多,長得高啊!


第三,爸爸可以陪你聊天,他也可以多運動!」


小敬說:「可是走路太慢了,上學會遲到啦!」


我堅持:「那你這慢郎中,就請你快快吃飯,快快上路!」


只見融爸一小時後回到家,精神抖擻,全身細胞像是充滿了氧氣,年輕了好幾歲。


 


 時序倒帶到三十年前,我讀桃園縣平鎮鄉的鄉下小學時,每天六點起床,七點開始走路上學,一路要走四十分鐘,除了一次颱風天爸爸送上學,還有一次得德國麻疹請假外,幾乎從不缺席請假。


走路上學充滿許多樂趣,讓我至今懷念不已,尤其是一群小孩排起長長的路隊,活像是一則則精彩的童話在上演,一路上大家邊走邊完,打打鬧鬧,樂趣無窮,春天裡為了養蠶寶寶,跑去偷摘人家圍牆邊的桑葉,夏天裡跑去同學外公家的小池塘撿大蚌殼,秋天裡壯大膽,去墳墓摘蘆葦做掃把,冬天和同學在路邊的油菜田追粉白蝶。


這麼多好玩的事,怎麼可以讓大人們知道我們放學途中的搗蛋事?


 


何其有幸!我和老公天天一起走路上下學,走過兩千多個美好童年,走過童年,走過等待,走過故事,走過平凡…..,走過長大變老直到兩個人年近中年,還能執子之手共度晨昏,現在我們又陪著六歲的兒子一起走路上學,


將來,我們還有機會陪著孫子一起走路上學嗎?


這一段上學的因緣,如果能這般代代接續著,也是一樁人間美好的福氣。


 


 


 


 


 附註:十月三日是全球市走路上學日,無論是減少上下課的交通流量、淨化空氣品質、增進孩子的運動量、增進親子感情,保護地球的具體行動等,都值得推廣。


我的一時突發異想,讓親子一起走路上學,成了一項復古新運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