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另類生路    10-19-2009


以下是以前我的美國人老師說的笑話:


「請問會兩種語言的單字是什麼?」


Bilingual.」同學異口同聲說。


「請問會說三種語言的單字是什麼?」


Multi-lingual」同學附和著。


「請問只會說一種語言的單字呢?」


同學們面面相覷三秒鐘,老師自己已經忍不住,大笑起來說:「American !


當這些來上ESL 課程的外國學生都身懷絕技,會說好幾種語言時,老美老師自慚自己只會說美語。


回想我讀高中時,台灣老師諄諄告誡:「你們一定要學好英語,將來才能找到坐辦公桌的工作。」


當2000年前,趨勢大師大前研一預言:「二十世紀是中國人的天下。」我還大大的不信;才過不到十年,逼得我們不得不信,事實就擺在眼前。


當我到美國之後,遇上金融海嘯,裁員滾滾,加州失業率高達12.7%。驀然回首,發現很多能說中文的朋友,因此倖免於被裁員的命運,比美國人更多工作機會。


故事一、香奈兒


香奈兒高中時曾到美國當過一年交換學生,她很喜歡美國的學習環境。所以在台灣讀完大學後,就到波士頓大學讀國際關係碩士。


畢業後在巴薩迪那一家公司工作,單身又委屈在公司辦綠卡的尷尬時期,遇到小公司被大公司併購,大公司接收之後開始大裁員,將兩百多人的公司裁得只剩下五十人,公司裡瀰漫著風聲鶴唳的肅殺氣氛,香奈兒在公司裡,不是最資深的、不是最重要的、不是最高薪的人,能「倖存」的理由是:「會說中文,可以和香港分公司聯絡」而逃過一劫,香奈兒反而高升還加薪到總公司擔任要職。


香奈兒有點死裡逃生的意味,說:「還好我是台灣土產的,中文沒忘了。」


故事二:東尼


東尼在台大讀完大學後全家移民到美國,博士班畢業後安安穩穩在一家公司當工程師。


做了十幾年的工程師,也到了工作瓶頸。正好遇到公司的創辦人八十餘歲了想退休,兒子們都不願意繼承父業,只好將公司賣給一家財務重整公司。既然要將公司重新財務管理,創造出更高價值,新老闆開始大刀闊斧,大肆裁員,裁掉三分之二的員工,並將工廠從美國移到墨西哥和中國大陸等工資便宜的國家。


剩下的續任員工,每天午餐忙著歡送一位位同事「畢業」。東尼原本很擔心,自己薪資高、年資久,可能沒利用價值了。沒想到因為新公司需要有經驗的工程師去大陸和日本出差,而留下重用。


這下子,東尼不但警報解除,還留任重用,一年有幾次要到國外出差,東尼太太逮到機會跟著先生出差,趁機出國「度蜜月」。東尼因為會中文的優勢,工作有了新契機,也度過了中年危機。


故事三:大衛


大衛高一時來美國當小留學生,一開始當然很辛苦的追趕高中課程。大學時選擇先上社區大學,一方面幫父母省學費,一方面把成績讀優等了,再跳轉大學。


大衛很體念父母移民的辛苦,在校其間都會利用課餘時間去打工。讀UCLA 時,因為會說中文,晚上到洛杉磯機場的長榮航空櫃臺去幫忙劃位等登機事宜,深夜工作完再回到學校都是凌晨兩三點了。


大衛碩士畢業後,因為會中文,有過打工經驗,工作機會更多,連拿幾個大公司的錄取書。最後他選擇在鴻海的美國分公司,在亞利桑納州工作,也到台灣和大陸出差和受訓,成為一個有機會歷練的職場新鮮人。


故事四:馬阿姨


馬阿姨二十餘年前以旅遊之便,帶著兩個孩子「跳機」,在美國讀書,由非法變合法身份。孩子們都很爭氣,女兒大學畢業後,婚後幸福美滿,讓馬阿姨很是放心。


兒子讀完柏克萊電機系後,又讀UCLA 的安德森管理學院,才三十二歲就當上摩根史坦利的副總裁。因為他會說中文和有亞洲生活經驗,被派駐到香港,負責大亞洲地區的五百家股票上市公司的業務,年薪無法想像的高。


故事五:台積電


一個朋友在美國讀書立業、結婚生子,也如願拿到公民,中年卻想回台灣發展。


一問之下,台積電的人事處光是上半年就收到五千封以上的求職信。這不光是台灣畢業生、轉業中人士,還有海歸派人士,更驚奇的是連非台灣籍的人也來搶飯碗,當年的小ABC長大了回國搶食大餅 ,勤奮聰明的印度人、還有更多優秀人士都願意吃回頭草了。


會中文的人通吃海峽兩岸的先機,比正統美國人多一次機會,比美國人都一份優勢。



這樣的時機轉變,換得我苦口婆心對孩子說:「你要繼續學中文,將來才能多條生路,回亞洲工作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