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cipal
Mr. Montgomery


頭條新聞  1-26-2010


早上十點,我正在寫部落格時,接到小敬學校校長的廣播電話通知家長,說:「從2010年秋季起,席斯峽谷小學只收幼稚園到四年級的學生,五到八年級將轉到蘭花丘中學。」


什麼?咖啡因沒沖醒我的睡意,這頭條新聞讓我全醒了。


我趕快去看一下蒙哥馬利校長的網站:


It was decided by the Tustin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Board of Trustees on January 25, 2010 that Orchard Hills School will welcome grades 5 and 6 for the inaugural year beginning this September.  This means that Hicks Canyon will become a Kindergarten – 4th grade school.  All Hicks Canyon students will now go to Orchard Hills for grades 5-8.    


昨天學區開會決定的事,今天就成定局了。



2001年,一如所有動物的築巢心態,我挺著肚子,尋覓一個家,然後把孩子生下來。心裡想著:「等小敬讀小學時,可以自己走路去上學,警衛大門的對面就是小學了。」


等小敬要讀一年級前,掛了五年「小學預定地」的牌子開始推土打地基,塔斯丁市政府因為沒錢建小學,把土地賣給建商繼續蓋房子賺錢。(那我們每年繳的土地開發稅到哪裡去了?)


我家隔壁的老美氣得去市政府抗議。抗議無效,他索性賣了房子,搬到佛列斯諾谷地去。我們搬不了房子,只好合併到隔壁社區一起念小學。


因為新社區有很多小家庭,幾年下來生養的孩子都長大上學了,一個年級十個班的迅速膨脹,讓學校窘況畢出,停車位不足,貨櫃屋教室不足,新蓋教室和禮堂的速度都跟不上每年湧進的新生,因為辦學績優聞名而來的幼稚園學生更是徹夜露營排隊。


如今只好走上分校的路,早該如此的。



還好,我們不是學區信仰者。


在美國好區和壞區壁壘分明,治安好,房價貴;學區好,房價貴,遷入人口多,房價還是貴。


很多人買房子前一定會努力做功課,上網查清楚每個學校的評比,評比項目多得很,包含:學校總積分、老師年資、學生各科成績、學生人種、領免費營養午餐的人數、家長收入......


我們想法很單純,心想:「能買得起這一區的人,年收入都不差,既然不差一定捨得栽培孩子,肯栽培孩子的家庭素質都不會多差。」都已經住在爾灣了,我已經很惜福了。


我們覺得所謂「同學」,應該是一起走路上學,放學後可以一起玩的伴,一起長大變老。一如我那一票高中同學,南北各地跑,世界繞一圈,最終會在原點相聚。無論何時何地,電話打一打就是一桌麻將,登高一呼就是一頓下午茶,放了假天天在開同學會,婚後攜家帶眷還是同學會,天南地北都是同學會,多麼美好的成長經驗啊!


苦的是那些千算萬算學區的人,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比不上校長的一句話,當初為了學區買高價房子,現在都來不及跑了。



我的鄰居喬治在西園區讀完六年級才轉回塔斯丁學區讀七年級。剛進七年級時常被同學欺負,連搭校車時也被我目睹幾次他落單被欺負。


等喬治讀八年級時,加州政府沒錢付校車錢,家長得自己想辦法上下學。喬治的爸爸買了一部四百多元的太陽能腳踏車,據說騎起來比較輕鬆。於是喬治每天騎20分鐘的單車上下學。兩星期前,喬治被同學的單車惡意撞倒擦傷。


喬治已經迫不及待想離開先鋒中學,等著九年級讀貝克曼高中,就在我們社區前面,天天走路過馬路就可以了。



小敬和暄暄同年同月同日生,彷彿是一組對照組。


台灣的入學截止日是 9/1,這裡入學截止日期是12/1,小敬在美國是班上特小生,回到台灣就可以當老大哥了。小敬六歲讀一年級,暄暄足七歲讀一年級;暄暄現在在台灣讀二年級,小敬在這裡是實歲八歲讀三年級;等暄暄讀小四時,小敬已經是中學一年級了。


你能想像嗎?一條Culver大馬路, 分隔出兩個學區,三種學制?


我家地址是屬於爾灣市,可是學區是歸塔斯丁市,爾灣市是小學六年,中學三年,高中三年;塔斯丁學區是小學五年,中學三年,高中四年。現在一改,變成小敬讀四年小學,讀四年中學,再讀高中四年。(有的學區是小學六年、中學兩年、高中四年)。


這樣感覺很奇怪ㄟ!明明還是一個幼稚的小男生,說要去上中學了,小敬說起話來還很無俚頭,常常搞不清楚狀況,還沒建立自動自發的學習習慣,還沒建立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想玩的心隨時在跳躍,怎麼去讀中學呢?


最可惜的是,這樣的學習歷程少了領導能力的訓練,小五在學校原本是最高年級,應該負責學校的服務工作,當小學弟妹的榜樣,學習為學校的運作盡一點心力。突然被抽離到一個學校當最小生,還是和一群青少年朝夕相處,為娘的心裡總是不踏實。


不是驕傲我的兒子十歲就讀中學,而是男孩子的身心成長是很晚熟的,要經過一段混沌未開的摸索才會定型,這樣的學習環境適合嗎?



看來,我得多花一點時間去研究這課題,來得太突然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