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放中文一條生路吧  6-16-2010


看了紐約瘋媽寫的「請放興趣一條生路」,對其中的某些觀念,讓我忍不住要寫一篇「請放中文一條生路」,為中文課伸冤?


我是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曾是中部作文名師;以這樣的經歷,一定可以為本地的華僑服務,貢獻所長,為小華僑提供一條學中文的生路。



很多朋友問我:「你為什麼不去當中文老師?」


教小華僑容易,教小華僑的父母,難矣哉!


家長應該盡量在家陪孩子在家說中文,協助孩子吸收更多中文所長,讓孩子以學中文為榮,不宜放任孩子自學,然後說這是「放興趣一條生路」?


如果我不是兩年來接觸中文老師,幫老師代過課,瞭解在短短三小時裡要教完一星期的課,老師備課內容之豐富,課程與學生程度難易之難拿捏,加上家長不配合又刁難,這真是一件苦差事。




辦一所中文學校談何容易?需要多少人群策群力才能促成?


老實說,中文老師的鐘點費不多,如果光靠教中文難以維生。如果中文老師不是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意志力,為了給小華僑學中文的一扇窗口,很少人願意受氣(一如我);如果又遇到不明事理的家長,光是被家長氣死、足以短命。


試想:當孩子犧牲假日來上中文課時,老師不也是犧牲家庭時間來陪你家小孩學習?當你的孩子在寫很多的中文功課時,老師出題、準備教具和備課,難道不需要花時間嗎?一星期只學三小時中文課,還期望能學到「聽說讀寫、樣樣精通」,簡直是天方夜譚!


教中文是一件苦差事,總是學生抱怨得多,總是家長抱怨得多,偏偏每個小華僑的宿命都要學中文!對我來說,有人肯這樣用心教我的孩子,我心中充滿感激,願意全力配合到底。



我兒張敬前兩年都是在家自學中文,因為考慮到週末還想玩,考慮到孩子還沒意識到學中文是自己的責任。在這段時間裡,他天天在家說中文,聽完整套「西遊記」和「歡樂三國志」,從此建立中國文學的興趣。


我們每年至少有一兩次帶孩子回台灣,和台灣的土地與親友建立感情。


孩子都知道:「如果我們不說中文,回台灣會變啞巴和瞎子。」


我們帶他們在台灣野透透,走過五個國家公園,去台東史前博物館、去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去鹿港看天后宮、全省夜市跑透透、還去墾丁潛水、去阿里山坐火車、去田裡看螢火蟲、孩子還特地學扯鈴、學三D紙雕、學象棋、直排輪等,以融入同年紀的小朋友的圈圈。


凡此種種,一點一滴建立學中文的興趣與動力。




要嘛不學,要學就認真學!


小敬到了小二學中文,我們始終認真以待,以答謝老師的上課認真;非不得已,我們很少請假。


小敬中文學校的老美媽媽四年來全年無休陪孩子上所有課,還有越南人的媽媽幫孩子請中文家教,還有兩個同學連續四年,每個週日從聖地牙哥開車來上中文課,小敬的韓國同學為了能和他們一起玩,很想學中文呢!



星期日下午小敬自己寫完所有功課後,我們才出門去玩。孩子寫完功課,我會幫他檢查錯誤,在錯誤中才有機會教他辨明更多字形意的差別。


我們陪他錄錄音功課,只有當下才可以矯正他的每個發音。我會教他生字的筆順,教他握筆手寫字的重要性。我在一旁聽他拼音念故事書,才可以糾正發音.....如果家長都做不到這些,請不要把孩子學不好中文的責任推給老師。



事實上,「美洲華語」課本已經比台灣和大陸版本的課本都簡單許多,也因應此地的國情更改許多內容。家長應該把握這樣的機會,讓孩子跟得上學習。


隨著孩子學習習慣的建立,家長可以漸漸退出。孩子因為努力過,得到成就感與肯定,才能真正建立對中文的興趣。


孩子去中文學校是去交朋友,和一群同伴一起說中文,一起長大,將來才不會覺得說中文怪怪的。


我鼓勵孩子去參加識字比賽,目的是藉機複習一年所學,孩子得獎被鼓勵固然是好,準備的過程中他對中文字的感覺會越來越熟悉。



暑假裡,中文學校會給暑假作業,厚厚一大本,我們切實的寫,只有孩子自己寫過才會對中文有更深刻的學習態度。


我們每天念三本中文故事書,我們在車上聽中國童話故事,看小叮噹DVD。暑假第一天,小敬很興奮地陪我去打太極拳;如果聽不懂中文,怎能進入功夫的境界?


能說通、能看懂、能聽懂、能書寫,才是培養語言興趣的正道。




請台灣家長們試想一下:如果你只在週日送孩子去上三小時的英文,然後期待孩子對英文有興趣,能聽說讀寫樣樣精通,自己寫功課、準備考試,考完一百分,這真的要天賦異秉!


如果孩子長大後,學法文、學西班牙文、學德文都比學中文好,那才真是一件大諷刺。




小華僑在海外學中文有其困境,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需要靠家長助一臂之力,才能讓孩子有興趣、有成就感,能持之以恆;家長在誇獎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感激老師平日辛苦的付出。


 


 


*


附錄一段一位中文老師的教學心聲:


首先感恩妳為中文學校/老師發聲。讓擔任多年中文老師的我,既欣慰又驕傲哪。


拜讀完妳們兩位的大作,我想妳們有兩個基本立足點的不同:


 


一是同樣注重孩子的中文教育,但是妳不會只鎖定在自己孩子的興趣好惡上。


妳更貼近過老師與其他家長,所以妳會看到更多更廣的問題;再加上妳是本科系出身,對於中文價值的肯定是無庸置疑的。也因此相較於她,妳的「語言」我就完全聽得懂也完全同意。


 


二是慈濟為「人文」學校,其實沒踏入之前,我自己都不太能領會這與「中文學校」有多少不同。後來才發現,學生與家長在招生之初,就因此過濾了一道。


這裡眾所皆知,許多人不來慈濟有個原因,是「傳說」作業很重。但會堅持小孩接受「人文教育」的家長,功課重不是問題,路途遠也不是問題。


這裡的家長對中文教育與文化道德養成的理念是比較接近的。


 


我是中文老師同樣也是家長,我贊成家長的態度絕對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結果。


這條路本來就漫長難走,需要父母觀念正確,用心經營,持之以恆。但是光這個觀念:中文對小華僑的意義不同,絕不只是一項隨孩子愛學不學的"才藝"而已,無奈許多家長就不那麼想,期望值加加減減,學習效果也就參差不齊了。


 


 



 


*相關文章分類:



海外小華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蔚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